“精神上的联系固然重要,但物理距离更重要”——日本的这种商业习惯让前列大化工公司也行动起来。
巴斯夫于2014年二月五日在日本兵库县尼崎市的尼崎研究孵化中心(ARIC)内新设了“尼崎研发中心电池材料研究所”,专注于充电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研究开发。
巴斯夫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2012年的销售额为721.29亿欧元,拥有11万多名员工。光销售额就是日本最大的化工公司三菱化学控股的约2倍。
巴斯夫新设的“尼崎研发中心电池材料研究所”
那么,巴斯夫为何要在尼崎设立研究所呢?原因在于日本特有的商业习惯以及世界优秀公司特有的战略。
巴斯夫在尼崎设立研究所的目的是在邻近客户的地方拥有自己的开发基地。因为电池材料的测评时间长达数年,这样就可以一边与客户(电池使用公司)的开发人员进行交流,一边对材料进行不断改进,最终得到客户的采用。
巴斯夫以前没有在日本安排电池材料的开发人员,在日本只有销售人员。要与电池公司的开发人员讨论技术问题时,都是从德国派来研究人员,而研究人员之间的讨论又存在很大的语言障碍。更重要的是,“物理距离”阻碍了巴斯夫与日本公司的业务往来。
巴斯夫日本公司社长Joerg-ChristianSteck表示,“德国公司在开发方面比较重视精神上的联系,而日本公司更重视物理距离。为了扩大和日本公司的业务,在邻近客户的地方设置基地将起到推动用途”。
巴斯夫称设立研究所的目的是“供应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法”。换言之,就是“在电池公司遇到问题时,立即前去调查并供应解决方法”。该公司决定按照日本公司的商业习惯来做,以便扩大业务。
材料厂商在目标客户的附近设立研究设施的情况并不少见。巴斯夫为何选择尼崎呢?
尼崎所在的兵库县是汇集了松下和原三洋电机电池厂的“日本西部电池产业聚集地”。巴斯夫似乎瞄准了独家为丰田生产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的松下。另外,在与兵库县相邻的京都府,还有为三菱汽车等生产电池的杰士汤浅。
巴斯夫日本Steck社长淡然地表示,“在日本拥有基地至关重要,而尼崎离关西和关东的公司都很近。”Steck虽然否认说,“丰田当然很有吸引力,但并不单单面向丰田”,不过研究所终究还是面向车载领域的。
如今,纯电动汽车(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和混合动力车(HV)基本都配备了怠速停止机构,汽车的进化与电池密不可分。虽然电池重要由电器公司制造,但实际上,大多数电池材料都是化学产品。
目前,日产汽车的EV“LEAF”(聆风)和三菱汽车的“i-MiEV”的销售不振。不过,巴斯夫统管电池材料业务的副社长AdrianSteinmetz表示,“我并没有因为现在EV卖不动就持悲观态度,电动汽车今后肯定会扩大。电池材料的市场前景毋庸置疑”。
据巴斯夫估算,2020年电池材料的全球市场规模约为50亿欧元。该公司的目标是,使销售额达到约5亿欧元,占全球份额的10%。其中约3.5亿欧元将通过亚太地区实现。该公司打算将来在亚太地区再新建一座电池材料厂。
不过,与这个巨大的目标不符的是,巴斯夫在电池材料领域的影响力较低,2013年电池关联部分的销售额为5000万~1亿欧元。虽然不清楚详细情况,不过好像面向车载领域的并不太多。某电池材料公司的高管称,“基本没听说过车载电池采用巴斯夫材料的”。
巴斯夫电池业务,不断收购实现扩大
实际上,巴斯夫的电池材料业务是通过最近几年的收购才达到今天这种规模的。
该公司2012年才开始致力于电池材料业务。在组建电池材料专业团队的同时,一气呵成开始收购电池材料相关公司。
比如,2012年二月收购了美国大型镍氢电池材料厂商欧文尼克电池公司,另外还获得了德国默克的电解液业务。同年四月收购了在我国从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业务的诺莱特科技。2012年十二月又向开发新一代电池的美国SionPower注资。虽然巴斯夫以前就拥有笔记本电脑电池中使用的正极材料技术,但一直到2012年十一月才开始生产。
三菱化学控股和宇部兴产等日本化工公司几十年来一直从事电池材料的研究开发,并且也针对车载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可以说,在大型化工公司中,巴斯夫是在材料业务中起步最晚的。
而目前日本电池业界的形势则非常艰难。
随着“LEAF”和i-MiEV的上市,很多公司新设立了锂离子电池厂。其中不仅有NEC等电池厂商,从事电池材料业务的化厂商也全都开设了新厂。在与汽车厂商进行谈判时,这些厂商一开始都会提到“我们拥有稳定的供应体制”。正因为如此,电池业界各大公司都根据汽车厂商制定的销售预期建立供应体制的。
然而,EV的销量远未达到汽车厂商的预期。大规模投资未能得到回报,因开工率低迷而头疼的公司不在少数。
从事正极材料业务的户田工业接受了伊藤忠商事的出资。某家中小型化厂商也表示,“勉强在维持雇佣,但公司倒闭也有可能”。某位业界相关人士透露称,“日本的锂离子电池行业快死掉了”。
进入拼“体力”的时代
尽管如此,巴斯夫副总裁Steinmetz却并不在乎,他表示“我们了解日本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形势严峻”。
“日本电池材料厂商大多为规模较小的公司,赌上生死进行投资的公司目前都陷入了困境,但巴斯夫实力雄厚。我们先进行投资,然后等待汽车市场开花结果。电池材料业务的收益回报值得等待。”
从Steinmetz副总裁的话可以看出,电池材料已经变为靠“体力”定成败的领域,撑到最后者胜出。虽然巴斯夫起步最晚但却雄心勃勃地制定了拿下全球份额10%的目标,其背景就包括这种结构变化。
还有一点为巴斯夫的自信供应了支撑,那就是该公司在全球汽车用化学品市场的份额高居榜首。
巴斯夫日本公司社长Steck表示,“我们以前就对汽车厂商进行了深入了解。虽然我们在电池材料方面起步较晚,但却比任何人都清楚汽车厂商在想什么、想要什么”。
2020年,欧洲将开始执行更为严格的燃效规定,日本和欧洲的各大汽车厂商将在此之前扩充PHV的产品线。现在正是新一代PHV电池的评估期。
拥有一定业绩的日本公司能否阻挡住巴斯夫的进攻呢?决战的序幕已经拉开。(作者:山根小雪,日经技术在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