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集团正在启动一项计划,该计划将从2010财年起的3年内裁员3.5万人。此次裁员不但是松下继互联网泡沫破灭、金融危机之后第三次大规模裁员,也是日本制造业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
这次裁员来源于松下进行转型的决心,这次裁员主要涉及收购来的松下电工和三洋电机旗下与其原产品架构重叠的白色家电、空调、投影机等业务,尤以海外的白色家电、电子零件业务的生产部门和日本国内的销售部门为主。而在松下集团,海外员工占了员工总数的60%。至于是否涉及中国地区,松下日本总部表示目前具体计划还在商讨之中。裁员的既定方针是:“截至2013年3月,集团的员工总数将控制在35万人以内。”
虽然提出了裁员计划,但松下产业调整却加强了对中国市场业务的领导。
日本尼崎的等离子第三工厂将搬到上海,建起生产次世代HIT太阳能锂电池的工厂。5月9日,等离子新工厂在上海动工。预计在2012年投产,将产能从现在的月产20万台增加到150万台。
在新业务的投资方面也已经开始,收购松下电工和三洋电机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步。
三洋电机的优势是太阳能电池和充电电池业务,HIT太阳能电池为其独家技术产品。在日本,三洋向政府、便利店、学校提供整套节能方案并以此带动了太阳能电池和充电电池的销量,松下看上的就是三洋的能源业务。以三洋的太阳能电池、松下的燃料电池为核心,两家公司的产品基本可以覆盖充电电池盒业务,加上两家公司各自的节能技术和松下电工的住宅产品,足以成就一家提供整套能源方案的企业。日本市场调查机构Fuji Keizai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到2017年,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节能灯管以及节能加热系统在日本的市场规模可能会达到1.4万亿日元。”。
2011年4月,松下完成对松下电工和三洋电机的全资子公司化,经过此轮整合后,松下集团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构想: 2012年1月1日起使用“Global&Group本社”的新名字;将业务重新分为“消费电子”、“元器件”、“解决方案”三大产业群;在这三大产业群组下,设置九大业务领域和一个市场营销部门。整个重组预计持续至2012财年末(2013年3月底),花费约16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8亿元)。
在这个整合目录上,其能源元器件领域赫然记录着:锂离子电池向中国转移和推进全球最佳采购;降低HIT太阳电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