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最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公司宁德时代,公布了全新的钠离子电池,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新一代的钠离子电池是否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将要进入"钠电池"时代?
在七月二十九日短短10分钟的线上公布会上,宁德时代展示了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在材料体系、电池性能以及结构设计上的多项技术创新。特别是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160Wh/kg和创新的锂钠混搭电池包,让一度被局限于储能市场的钠离子电池技术,有了更多可应用的场景和空间。
钠离子电池的优势
有关此次公布的钠离子电池,宁德时代给出的数据是:电芯单体能量密度高达16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在-20°C低温环境中,也拥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可达80%以上;热稳定性远超国家强标的安全要求。
在这之前的电池行业中,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仅为120Wh/kg,远低于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的180Wh/kg和三元电池的240Wh/kg。如今,宁德时代全新的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仅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铁锂离子电池,而在低温性能和快充方面则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高寒地区高功率应用场景。同时,宁德时代还称,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有望突破200Wh/kg。
易得廉价"钠"难得稀缺"锂"
其实,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出生的时间差不多,但"成长背景"却有所差距。
由于钠与锂的都属于第一主族元素中的碱金属元素,有着近似的化学性质。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工作原理也很相似,所以在生产制造环节中做替换并不难。但是相较锂离子,钠离子体积较大,在材料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方面要求更严苛,这也是钠离子电池迟迟难以商用的瓶颈。
但是钠离子电池在此时被重新重视,与"钠的易得"、"锂的难寻"有关。全球锂资源重要集中于南美洲及大洋洲,我国仅拥有世界锂资源储量的5.93%,锂矿大多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开采难度大。
相比匮乏的锂资源,钠的储量要丰富得多,且钠资源分布均匀、价格也十分低廉。钠在全球的含量可谓是取之不尽,"大海里全都是"。
可以说,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不仅可以防止动力锂离子电池采购时受到"价格"及供应量的制约,同时还能充分地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
钠离子电池汽车时代还为时尚早
从应用上看,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比锂离子电池性价比更好。钠离子电池安全性高、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成本更低。
钠离子电池有着如此多的优点,是不是钠离子电动汽车的时代就要来临?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钠离子比锂离子体积更大的关系,让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上较低。尽管宁德时代公布的全新一代的钠离子电池有着接近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但与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差距甚远。在乘用车这样结构紧凑的车上,很难有多余的空间给电池。
或许,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电站等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领域,会更早一步实现广泛应用。
不过,据业内机构预测,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后其成本将比锂离子电池低30%,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全面取代锂离子电池,但极有可能在低速新能源汽车、两轮车、储能电站方面形成较大市场。
利好钠离子电池发展的政策,也表明了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电站方面的广阔前景。七月十五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公布《有关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将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用途。要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
潇湘晨报记者胡雄实习生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