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明显。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友元充分肯定了我国政府在推动动力锂离子电池应用方面的成绩。由于我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国内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积累了宝贵的大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相关相关经验。但他同时也指出,日本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基于自动化生产线,电池的一致性较好;而国内大多数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基于半自动甚至手动生产线,电池的一致性较差。而无论是尖晶石锰酸锂离子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我国与日本均处于小规模试生产阶段。
黄学杰认为,国内外在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方面的差距重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单项指标可能与国外接近甚至更高,但总体指标偏低,特别是在电池组寿命上面;二是在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上存在较大差距;三是产业规模总体很大,但存在单家公司规模较小、过于分散的问题。
在高端应用市场差距较大。比如日本在原材料控制、电池质量控制、管理控制等方面都特别严格,电池一致性好;而我国虽然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单体电池,但电池的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应用在车辆上会存在电池寿命短、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尉海军认为,这种差距是由国家整体装备制造工业水平决定的,并非单个电池行业短时间内能够改变。
据黄学杰介绍,日本在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专用设备方面至少领先我国5年,如600L搅拌制浆机、喷涂涂敷机、冷热碾压机等。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了大部分单机设备国产化,但单机生产量力和制造精度上与日本设备还有较大差距,尚无国产全自动电芯装配线。单靠引进不能解决问题,要提升自主装备开发能力。他说。
我国与日本相比,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模块、集成方面都有一定差距,电池集成这方面差距更大。肖成伟认为,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将来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部分公司专门从事电池单体的规模生产;一部分公司可能从事电池模块的规模生产;一部分公司会做电池系统的集成,像国外的博世、大陆、江森等汽车零部件公司相同。不能简单地说哪种模式更好,只要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和技术能力发挥各自优势,做专做精,都不失为好的发展模式。
某锂离子电池公司负责人表示: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目前面对两个特点:一是分化,产品要应用于多个行业,比如储能行业、汽车行业等,不同的行业对锂离子电池的个性需求也不相同;二是有关每一个行业,锂离子电池的短板迫切要提升,比如可靠性、一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