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池给予三洋的“新能量”

2021-09-10      719 次浏览

1947年,三洋公司的创始人井植岁男以一款自行车发电灯47型创业起家。这款产品的工作原理很简单:自行车前轮的转动摩擦带动一枚小型发电机,供应给自行车灯照明能量。直到今天,类似产品依然还是几乎所有日本自行车的标配。


三洋的创始人或许想不到,时隔60多年后,尽管产品日新月异,但突破公司发展瓶颈的希望,依然会落在能量转换这一基本原理上。其中差别在于,当年是从摩擦动能转化为照明电能,如今则是太阳能和蓄电池能量通过复杂而先进的控制技术,转化为日常生活和生产用电。


前不久,本报记者赴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地,探访了三洋电机这家老牌日本电器公司在新能源产品及相关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绿色厂从东京乘坐新干线出发西行,大约两个半小时到达关西地区的兵库县加西市。从火车站再坐汽车穿行于典型的日本乡村公路近一个小时,就能到达三洋公司十月二十二日竣工投产的新厂加西绿色能源公园。这座厂占地约18.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一座行政办公楼和高矮不同的两栋加厂房,厂区内几乎所有建筑物上都安装了闪闪发亮的太阳能电池板,空地上还有一座蘑菇状的太阳能充电站。这些建筑特点与周遭清新的田园环境共同向来访者传递了信息――这是一座绿色的能源厂。


随后的参观让这一印象愈发深刻。办公楼里的所有照明、空调系统均采用太阳能,在员工餐厅以及小型超市内的用电也是绿色的。通过摄像头监控不同区域的人员分布情况,大楼可以智能控制各处照明、空调等开关,从而达到最节能运行状态。从顶楼会议室的落地玻璃窗向外看,5200块太阳能电池板分布在大楼外立面和厂房的顶部,这些电池板每年发电量预计可以达到1080兆瓦时(MWh),相当于普通330户家庭的用电量。在空地上的太阳树充电站,一块圆形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存至充蓄电池内,厂员工每天可以给电动轿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充电,充电时间最快只需半个小时。在厂的蓄电池建筑内,记者透过玻璃窗口看到了先进的蓄电池控制器,这些外观和计算器服务器类似的装置,可以实时监测31万个蓄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情况并进行最优化的充放电控制。


记者了解到,三洋加西厂的能源系统重要包括几大组成部分:外部电网输入的电力与厂本身的1兆(MV)规模太阳能电池板共同为厂供电,其中办公楼90%的用电源于太阳能;通过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1.5兆瓦时(MWh)锂离子蓄电系统,厂将太阳能和夜间价格较便宜的波谷电储存起来待到白天使用;电力的充放和管理则通过先进的直流电配电技术(DC)和节能管理系统(EMS)实现。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为加西厂的智能能源系统(SES)。通过采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加西厂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成本,每年大约为厂节约25%的常规能耗。另外,新系统还可以有效缓解排放。根据初步测算,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2480吨。


尽管三洋这座新厂重要是用于生产广受市场欢迎的车用环保锂离子电池的,但是厂自身的能源系统似乎更像一件充满吸引力的大型集成产品。事实上,像加西厂这样大规模采用太阳能、蓄电、节能等综合技术的正式投产的厂,目前全球仅此一家。其承载的重要功能在于,向全球展示三洋在能源领域的先进技术以及家庭、大楼、城市三位一体的能源解决方法,因此,加西厂本身就是一个承载三洋重要市场使命的示范项目。先进技术与高昂成本先进的技术与高昂的成本,始终是记者在日本采访过程中不断接触到的两个话题。


日本的普通电价大约在每度二十日元左右(日本实行阶梯电价),日本太阳能电力入网价格为每度4八日元,而三洋公司通过太阳能发电模式获得的电力成本则为每度100日元。


三洋采用环保锂离子电池和充电技术研制了最新款的电动自行车,这些电动自行车造型精美,使用方便,但让记者感到有点难以接受的是价格――每辆近万元的售价,要远远高于目前国内的普通电动自行车。


记者了解到,为了建造加西新厂,三洋总共投入了130亿日元,加西绿色工业园区的造价达50亿日元。


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日本国内还是来自欧美的记者同行,大家都最关心价格问题。三洋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太阳能电池的普及及压缩生产成本,在今后几年内让每度新能源电力的成本降到50日元左右,这样,太阳能发电将会有很大的市场。


与高成本对应的,则是不断让记者感到有些意外的各种先进技术。


三洋公司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其先进的HIT双面太阳能电池产品。所谓HIT是一种利用晶体硅基板和非晶硅薄膜制成的混合型太阳能电池。HIT具有制备工艺温度低、转换效率高、高温特性好等特点,是一种低价高效太阳能电池。三洋公司从1990年就开始研发该产品并很快实现了量产销售。目前,这款产品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能量转换效率。三洋公司副社长本间充告诉记者,三洋的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目前已经达到20.0%,2010年将要实现21.1%的目标,今后还将向更高的目标进军。而在三洋的实验室里,这一转换率已经在2008年实现了23.0%的数值。


记者在三洋加西厂看到的大型蓄电池组智能控制单元,是三洋重要的技术产品。要让几十万个蓄电池像一个电池那样稳定工作,从技术上讲并不容易。而大型蓄电池组的电力充放同样富有挑战,通过直流技术,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输出,也为大型工业用电领域供应了更好的效果。记者了解到,三洋在商业大型蓄电池商业化的重要用途将包括: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量引进的电力事业;手机基站的备用电源;楼宇、学校、商业设施、住宅的深夜电力储能应用;应急电源保证;自行车汽车停车场的太阳能应用等。


三洋的另一种拳头产品则是其二次电池(充电电池产品)。记者看到,与前些年那种布满轿车底盘的蓄电池组情形不同,新的家用电动轿车大约只要三组与笔记本电脑大小的蓄电池,就可以供应足够的动力。目前,三洋正在与包括美国福特、德国大众以及法国标致等汽车厂商共同研发博爱扩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各种汽车用电池产品。


来自三洋公司的预计数字是,在采用锂离子电池的大型蓄电系统市场上,预计在2015年全球市场将达到1兆日元,2020年达2兆日元以上的市场规模,而三洋的目标则是在2015年获得1500亿日元的销售规模。在这种市场预测下,本公司将这种大型蓄电事业作为太阳能、车用和民用二次电池等能源事业上的第四大支柱。三洋电机社长佐野精一郎表示。


能源板块无疑为三洋这家老牌家电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能量。2009年,三洋的销售额为1兆5946亿日元,其中能源部分份额最高,占到了27%。而在公司提出的2010年四月至2013年三月的3年投资计划中,三洋预计将把总投资额2900亿日元的60%用于能源,其中太阳能发电系统部分投资500亿日元,充电电池部分投资1200亿日元。家电渐远,能源渐近位于大阪守口的新干线车站,每天早晨都有大批上班族蜂拥而出,看似打扮相同的人群其实很好差别:出站向左走的是松下员工,向右走的则是三洋员工。


松下和三洋,这两家同样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家电公司的总部均位于大阪,并且正好位于守口车站的两侧。更加有意味的事情在于,用不了多长时间,从守口车站出来的人流再也不能从方向上加以区分。


2008年,松下以6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三洋电机70%的股权。2010年的七月二十九日,松下又追加了4000亿日元的投资,目前,松下持有三洋电机80%的股份。从明年四月一日开始,三洋电机将完全并入松下集团,成为松下的全资子公司。目前,除了资产融合,两家公司依旧保持各自独立的运营,但两个品牌之间互为影响和互为补充的情形,其实已经在许多地方可以发现。三洋加西厂大量采用的直流配电产品和LED照明产品,来自于松下电工。而在松下位于东京的绿色创意之家环保展示屋内,松下提出了节能、创能、蓄能等技术理念,并搭建了一个家庭整体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样板屋,其中的燃料动力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部分,采用的正是三洋的技术。


目前在日本的家电行业,许多品牌逐渐衰退甚至走向消亡,仅存的松下等品牌则不断寻求新的市场突破,新能源正是其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购入三洋后,松下无疑可以在既有的网络音像、LED、保健、安全及制冷等核心事业基础上,迅速补齐新能源领域的短板。而有关几年前就已经把发展重心转移至新能源的三洋来讲,不仅可以获得松下供应的充裕现金流,更可以在营销、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实现共享。


在日本知名的电器集散地秋叶原,一位家电商场的售货员指着货架上的三洋充电电池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销量和口碑最好的就是三洋爱乐普电池,这种可以充放1500次的电池充满电后即使放上两年,依然能够保存75%以上的电量。


但三洋产品除了充电电池,好像就剩下电饭锅了。这位店员告诉记者。确实,记者在日本机场发现,三洋的电压力锅非常受欢迎,这种十分钟就能做好米饭、售价大约两三千元人民币的产品被许多人带回国内。


作为一家老字号的家电公司,三洋历史上的经典产品不胜枚举。除了我国消费者熟悉的四喇叭收录机外,三洋在电视机、洗衣机以及制冷机等产品在欧美市场有着良好的口碑和销售业绩。


三洋品牌会不会逐渐随着资本的并购而消亡?面对记者的疑问,三洋一位负责人含蓄地认为,三洋的品牌一定会继续存在,但未来以何种面目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无论是在品牌形象还是产品档次定位等方面,都要与松下有进一步的市场划分,也要有更加精准的产品定位。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三洋作为一个知名家电品牌,距离普通消费者似乎渐行渐远。伴随这一过程,三洋默默发力,在太阳能、二次电池以及能源控制系统方面,正在以另外一种含蓄的方式,悄然渗透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