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诱因就是内短路,对在用电池和事故电池的分解发现,电池制造时平均的极片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折叠区域的破碎,容易发生局部的析锂,从而导致热失控。另外就是制造过程中的杂质也会引起内部的短路,我们把这个叫电池的癌症,因为不了解它什么时候诱发热失控,有时候往往会经历很长时间之后出现内短路。为此我们发明了电池内短路的一个替代试验办法,通过在一个特定电池里面植入记忆合金实现预期的内短路。
我们研究之后把内短路分成了四类,其中铝集流体和负极相连是最危险的内短路。也是非得要提前预警的,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并获得了内短路的三阶段演化过程。第一阶段,惟有电压的下调,没有温度的上升;第二阶段才有温度的上升,第三阶段才发生急剧的温度上升现象,也就是热失控。依据这个演化过程,我们争取在前两个阶段把内短路判别出来,就可以提前15分钟将可能引发热失控的内短路预警出来,这一技术已经与宁德时代进行了合作。
第二个方面就是充电,我们通过探测分解搞清了过充热失控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热电耦合模型来预测电池过充热失控的表现。过充事故一般是微过充,比如电池的不一致性导致的,因为不一致,充电过程中有的地方已经洋溢了,有的地方还没有洋溢,就会导致有一些洋溢的电池微过充,接着就会在负极材料上析锂,出现锂枝晶,就是所谓的析锂,导致安全性变差,导致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