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储能市场: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

2018-07-21      938 次浏览

“梯次利用刚刚起步,动力电池企业进入储能市场还需要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

这两天,汽车圈被中德两国合作大单的消息“刷屏”,其中宁德时代成为最亮眼的存在。按照协议,宁德时代电池工厂将落户德国图林根州,这是我国动力电池企业首次走出国门;同时,宝马未来几年将从宁德时代采购价值约40亿欧元的电池。不过,这并不是我们关注的全部——不久前,宁德时代参与投资的大型锂电池储能项目也刚刚签约。

种种迹象表明,储能市场似乎正成为动力电池企业下半场竞争的焦点。

电池企业扎堆布局

6月18日,福建省投资集团、宁德时代等共同投资建设的大型锂电池储能项目签约。该项目由福建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多方合作,将在晋江投资建设大型锂电池储能项目,计划总投资24亿元,拟分三期实施。项目一期拟建设规模为100兆瓦时级锂电池储能电站,二期将扩建500兆瓦时级锂电池储能设备,三期将扩建1000兆瓦时级锂电池储能设备,同时还将配套建设移动储能设备以及移动充电设施。

在动力电池领域风光无限的宁德时代又在储能领域引领了新风潮。宁德时代市场部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从创立之初,宁德时代就是‘两条腿走路’:“宁德时代不是动力电池企业,而是大型电池企业,只是动力电池业务率先发展起来了。现在,储能领域有重大的外部机会,我们当然会抓住。”

据了解,宁德时代储能系统包括电芯、模组、电箱和电池柜,公司还掌握长寿命锂电池及梯次利用等核心技术,不仅可以替代铅酸电池储能,后续还将开拓削峰填谷、调频、商业储能等新市场。

今年,已放开动力电池外供业务的比亚迪也在储能市场屡获订单。近日,比亚迪储能获签英国18MW集装箱储能项目,这是今年继比亚迪接连拿下英国市场43MW、50MW项目之后的又一收获。近年来,比亚迪与众多海外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在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南非等多个海外市场签订储能项目合同,新能源产品已遍及5大洲超过200个国家。

事实上,即便IPO失败的银隆、资金链断裂的沃特玛也都早就在储能领域有所动作。此前,银隆新能源完成了南方电网合作国家储能电池标准联合制定、深圳宝清储能电站示范工程以及与国家电网合作的张北风光储示范项目。近两年,动力电池企业布局储能市场的行动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几乎所有动力电池企业都在储能领域有动作。LG化学、三星SDI、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企业还采用合资、参股的方式,与合作伙伴共享技术和销售网络等资源,以开拓储能市场。

储能市场需求巨大

为何动力电池企业如此看重储能市场?

市场需求才是根本。

数据显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通信设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更名)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近200万座基站,备电需要约44GWh,60万座削峰填谷站需要电池约44GWh,50万座新能源站需要电池约48GWh。合计需要电池约136GWh。此外,以存量站电池6年的更换周期计算,每年需要电池约22.6GWh;以每年新建基站10万个计算,预计新增电站需要电池约2.4GWh。合计每年共需要电池约25GWh。

最近,需求渐显的储能辅助火电调频也是比较有前景的市场。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所储能研究室主任李建林表示,预计未来五年国内储能调频装机量将保持8%的年均增长率,年调频需求2GW左右。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陈翔表示:“随着技术路线不断成熟、政策趋于明朗和资本加速布局,有分析认为,今年或将成为我国储能行业的爆发之年,产业化发展前景令人期待。”中航锂电储能事业部总经理李长青则判断:“如同火热的电动汽车市场一样,储能市场的‘风口’很快就会到来。”

“更为关键的是,当前以磷酸铁锂、三元等新材料为主的动力电池,在储能市场十分受欢迎。以基站储能需求为例,相较于此前的铅酸电池,上述材料的电池对温度适应性更强,更适合基站储能需求。而且,这部分电池还可以采用退役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有效解决动力电池退役后的处理问题,成为国家鼓励的产业发展方向。”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部长李龙辉表示,国家现在对动力电池的管理思路是主张综合利用,即鼓励梯次利用,而且有关部门还在研究财税优惠、循环经济专项补贴等激励措施。作为未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技术,储能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家庭储能系统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我国储能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从示范应用向商业化初期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电池企业此时进入可谓正当时。李建林认为,一旦政策和技术成熟,储能市场将爆发式增长。

2017年10月1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储能在我国能源产业中的战略定位并指出,未来10年内分两个阶段推进相关工作。数据显示,2016年,锂离子电池占新增储能方案的比例为50%。预计到2025年,锂离子电池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占全球电力电池储能部署的80%。在政策鼓励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动力电池企业竞相进入这一领域成为必然。

亟待商业模式支撑

目前看,储能要实现大规模发展,最关键的就是经济性,而这也正是动力电池企业的优势。

中恒电气上海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剑铎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未来3~5年一定会有大批动力电池流向二次利用市场。这些退役的动力电池本身还有80%左右的容量,具有很大的再利用价值。“这么多年来,大家一直在谈论储能系统的各种功能和应用模式,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成本的居高不下。近两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锂电池价格走低推动储能系统的成本也随之下降,一个集装箱储能达到2元/Wh,比最初的4元/Wh减少一半。不过,成本的下降空间仍然存在。”在他看来,动力电池进入储能市场,成本是最大优势。

宁德时代副董事长、副总经理黄世霖曾强调,动力电池追求安全、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成本和产业化五个方面的性能,安全、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排在前面,在这种情况下,动力电池的寿命在8年左右,而用于储能则可以使用20年。“动力电池退役后完全可以用于储能。”他说。此前,宁德时代在青海省政府的支持下,在格尔木建设了一座光储能电站,各方面效果都不错,已经并网。

不过,尽管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储能市场毕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尚无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也是动力电池企业布局该领域需要直面的考验。“与国际市场的发展情况相比,我国储能市场还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使得这个领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陈翔认为,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际市场的经验。“但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因为国外的电网结构、电费模式等方面与我国不尽相同,必须探索符合本地市场发展的模式。”他说。

中再协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员部副主任刘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虽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进行储能有成本优势,但储能毕竟不同于动力应用,其推广也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且,梯次利用刚刚起步,动力电池企业进入储能市场还需要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