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锂离子电池最重要的加工国之一。201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52.87亿只,占全球总产量的71.2%,已持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2018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121.14亿只,比2014年上升了一倍多。
面对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增强管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信部近日公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通告管理暂行方法(2018年本)》,新文件已经于2019年二月十五日起正式施行。
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已达820亿元
手机、电动汽车、电动工具、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快速发展,要使用锂离子电池的产品和场景也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820亿元。由于锂离子电池加厂家在技术上的革新,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仍会不断上升,预计到202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浙江天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孙伟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当前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承接了全球市场的转移,发展迅速;总体规模继续张大,目前上下游联动,产业链逐渐成熟;产业结构调整助推各地积极布局,国内龙头公司加速崛起,“强者恒强”。
目前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已成为锂离子电池产业的集聚区,由于高端锂离子电池技术壁垒较高,将来以北京、江苏、上海等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区域将在现有技术领先的基础上,持续保持着高端电池材料的垄断地位,并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锂电池性能要求的提升,优点将更加分明。
尽管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孙伟也表示,制约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瓶颈不容忽视。如在安全技术瓶颈方面,忽视安全结构设计,热失控现象频发;制造工艺达不到高质量产品要求,电池包一致性问题需完善;成本居高不下,材料核心技术待冲破;标准体系缺失,亟待加快制修订工作;市场秩序杂乱,公司无序竞争严重;安全监管职责不到位,行业管理用途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刚刚起步,要加快引导。
重技术创新和智能、绿色制造
此前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通告管理暂行方法》于2015年由工信部公布。本次修订是在我国锂电行业经过3年多时间发展和践行的基础上,两个规范文件的首次修正。那么,修订是什么亮点?
其中,新文件的一大亮点是由原先的重产量转向重技术创新,删减了2015年版本中对产量的要求,如电池年产量不低于1亿瓦时,正、负极材料年产量均不低于2000吨等;新增了多条对技术创新的要求,如研发经费不低于当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3%,鼓励公司取得高新技术公司资质或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技术中心等。
孙伟说,新文件不但对公司的加工规模和工艺技术进行了重新规范,用词也更科学准确。如“电池正负极材料中磁性异物及锌、铜等金属杂质的测试能力”,用“磁性异物”替换了2015年版本中的“铁”,符合行业对锂离子电池新材料的研发和利用。
第二大亮点是对加工公司测试能力和质量管理要求的提高。“在测试方面,新文件新增了公司应具有产品质量测试能力,并对应达到的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孙伟说,如规定锂离子电池制造公司应具有符合标准规定的电池循环寿命、高低温放电等电性能测试能力等,并对材料公司的测试能力进行了规范。
如文件中,对电池正负极材料中磁性异物及锌、铜等金属杂质的测试精度由“不低于1ppm”升级为“不低于10ppb”,要求提高了上百倍。这不但是对测试的要求,也强调了质量管理体系,比如要能识别加工过程中“磁性异物和金属杂质超标”等。
第三大亮点是,新文件内容更科学、详尽,特别是删除了细枝末节的技术指标,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内容。
孙伟分解说,新文件鼓励公司“促使自动化装备升级”,打造绿色供应链,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加工、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促使供应链中的利益相关方遵守行业标准与规范,落实加工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废弃锂离子电池回收解决体系;并鼓励公司参照《绿色厂评价通则》(Gb/T36132)等要求,建设绿色厂。特别对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重新规范,强化了先进设备对节能环保的用途。如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用能的设备;强调社会责任,鼓励“履行社会责任,到贫困地区投资兴”,这与国家的扶贫政策紧密相联系。
有助于行业优胜劣汰、有序竞争
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一直处于“优质产量不足”的状态,如在动力锂电池范畴,前十强之外的动力锂电池公司共计拥有约13%的市场需求量,但却占据行业总产量的约55%,其中大部分属于低端产量,其产量利用率仅约为10%,拉低了行业整体产量利用率指标。尽管本次出台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通告管理暂行方法》中,适用公司从事范围中刨除了“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但是在2016年,动力锂电池在锂离子电池产量中占比为45.08%。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认为,继铅酸、镍氢等技术更迭之后,目前锂离子电池正在蓬勃发展,但我国近200家的动力锂电池公司规模也太过庞大,非常要并购和整合。
新文件尽管没有把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锂电池组括在内,但业内人士均认为,这必将会对车用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和规范萌生影响。
“关于锂离子电池行业来说,新文件对安全、智能制造等问题做了明确规范,这有助于锂离子电池公司从无序竞争到有序竞争,健康发展。”孙伟说,由于规定的内容更详尽,更具有可操作性,智能、绿色制造的概念更明确,这也明确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并在发展过程中“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