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三国志”

2021-08-21      514 次浏览

十月九日,确定获得诺奖的吉野在东京都内举办的的记者会上,不断有记者提出中韩公司在电池市场崛起等问题。吉野回答表示:“从电池本身来看,实在如此”。但他表示日本在“用于电池的隔离层(绝缘材料)、正极和负极等仍维持着优点”,吉野在强调日本在电池材料方面优点的同时透露出对中韩公司追赶攻势的危机感。


锂离子电池1991年由索尼在世界范围内抢先实实际用化。背后是以吉野所属的旭化成为代表、各种原材料厂商和电子公司的贡献。当时是上游的基础技术和下游的产品开发能力紧密结合的时代。包括东芝和原三洋电机等在内,截至2000年代,日本公司在开发和加工方面可谓一马当先。


但自2000年代后半期开始,韩国公司首先开始崛起。三星SDI和LG化学迅速新增产量。2010年代后半期,我国公司加入了市场份额的争夺。以政府的补贴为东风,我国公司在纯电动汽车范畴迅速张大了份额。


日本公司的市场份额最早被侵蚀的是智能手机等消费类。在与中韩公司的竞争中,原本属于大客户的日本家电及电子公司在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业务上先后败下阵来,业务的萎缩和出售相继出现。


另外,电池的“货品化(commoditization)”也萌生了巨大影响。相关产业进入了不再以技术实力决胜负、而是大规模设备投资和加工效率提高左右收益的时代,日本公司开始落后。


即使在拉动今后需求的纯电动汽车等车载范畴,我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也很突出。据调查公司TechnoSystemsResearch统计,截至2013年,松下等日本3大公司掌握世界近7成份额(按容量计算)。但到2017年,我国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超过松下,夺走世界首位宝座。比亚迪(bYD)等其他我国公司也迅速提高实力。


我国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厂(湖北宜昌,reuters)


松下将采取到2020年底与丰田联合成立车载电池新公司等举措,以求卷土重来。在电池零部件范畴,三菱化学和宇部兴产着眼于与我国的竞争激化,2018年初整合了电解液的在华业务。


日本公司也并非看不到光明。假如日本在开发方面领跑的新一代电池的实用化取得成功,有可能再次夺回优点。预计2020年代实用化的“全固体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更容易实现大容量化,同时在轻量化和耐久性方面也具有优点。


源自日本的锂离子电池改变了整个电子产业,但与半导体等相同,兴衰更替的周期很短。吉野的诺贝尔奖对日本来说是好消息,但背后也浮现出如今国际竞争的严峻实际。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