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瓶颈期,能量密度已经接近其物理极限。我们要新的材料或者技术去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冲破,以下几种电池材料被业内人士一直看好,或将成为打破锂离子电池障碍的冲破口。
1、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数码终端产品的大屏幕化、功能多样化后,对电池的续航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锂电材料克容量较低,不能满足终端对电池日益上升的需求。
硅碳复合材料作为将来负极材料的一种,其理论克容量约为4200mAh/g以上,比石墨类负极的372mAh/g高出了10倍有余,其产业化后,将大大提升电池的容量。今朝硅碳复合材料存在的重要问题有:
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可达300%,这会导致硅材料颗粒粉化,造成材料容量损失。同时吸液能力差。
循环寿命差。目前正在通过硅粉纳米化,硅碳包覆、掺杂等手段处理以上问题,且部分公司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关研发公司:目前各大材料厂商纷纷在研发硅碳复合材料,如bTR、斯诺、星城石墨、湖州创亚、上海杉杉、华为、三星等。国内负极材料公司研发硅基材料的情况是:大部分材料商都还处于研发阶段,目前惟有上海杉杉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
2、钛酸锂
近年来,国内对钛酸锂的研发热情较高,钛酸锂的优点重要有:
循环寿命长(可达10000次以上),属于零应变材料(体积变化小于1%),不生成传统意义的SEI膜;
安全性高。其插锂电位高,不生成枝晶,且在充放电时,热稳定性极高;
可快速充电。
目前限制钛酸锂使用的重要因素是价格太高,高于传统石墨,另外钛酸锂的克容量很低,为170mAh/g左右。惟有通过改善加工工艺,降低制作成本后,钛酸锂的长循环寿命、快充等优点才能发挥用途。结合市场及技术,钛酸锂比较适合用于对空间没有要求的大巴和储能范畴。
相关研发公司:珠海银隆、四川兴能、湖州微宏动力有限公司、深圳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及安徽和深圳周边的多家规模较小的钛酸锂加厂家。
3、石墨烯
石墨烯自2010年获得诺奖以来,广受全球关注,特别在我国。国内掀起了一股石墨烯研发热潮,其具诸多优良性能,如透光性好,导电性能优异、导热性较高,机械强度高。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潜在使用有:
作负极材料。石墨烯的克容量较高,可逆容量约700mAh/g,高于石墨类负极的容量。另外,石墨烯良好的导热性能确保其在电池体系中的稳定性,且石墨烯片层间距大于石墨,使锂离子在石墨烯片层间扩散通畅,有利于提高电池功率性能。由于石墨烯的加工工艺不成熟,结构欠稳定,导致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仍存在一定问题,如首次放电效率较低,约65%;循环性能较差;价格较高,分明高于传统石墨负极。
作为正负极添加剂,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延长循环寿命、新增内部导电性能。
鉴于石墨烯当前的批量加工工艺不成熟、价格高昂、性能不稳定,石墨烯将率先作为正负极添加剂在锂离子电池中使用。
相关研发公司:珈伟股份,东旭光电,青岛昊鑫新能源,厦门凯纳等
4、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是一种石墨化结构的碳材料,自身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同时由于其脱嵌锂时深度小、行程短,作为负极材料在大倍率充放电时极化用途较小,可提高电池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
缺点:碳纳米管笔直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会存在不可逆容量高、电压滞后及放电平台不分明等问题。如Ng等采用简单的过滤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将其笔直作为负极材料,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700mAh/g,可逆容量仅为400mAh/g。
碳纳米管在负极中的另一个使用是与其他负极材料(石墨类、钛酸锂、锡基、硅基等)复合,利用其神奇的中空结构、高导电性及大比表面积等优势作为载体改善其他负极材料的电性能。
相关研发公司:天奈科技、纳米港等
5、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高容量是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之一,但当前的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为580Wh/kg,镍钴锰酸锂的能量密度为750Wh/kg,都偏低。富锂锰基的理论能量密度可达到900Wh/kg,成为研发热点。
富锂锰基作为正极材料的优点有:1、能量密度高;2、重要原材料丰富。由于开发时间较短,目前富锂锰基存在一系列问题:1、首次放电效率很低;2、材料在循环过程析氧,带来安全隐患;3、循环寿命很差;4、倍率性能偏低。
目前处理这些问题的手段有包覆、酸解决、掺杂、预循环、热解决等。富锂锰基虽然克容量优点分明,潜力巨大,但限于技术进展较慢,其大批量上市还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