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做储能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巨头也不闲着。戴姆勒为何选择投资电池储能?表现如何?这一领域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戴姆勒布局储能+动力电池
据媒体报道,梅赛德斯-奔驰能源公司近日对刚关闭的德国Elverlingsen火力发电站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储能项目将用于平衡德国电网的电力供应。
储能改造非常有车企的特色。奔驰能源公司安装了1920个电动汽车的电池模块,使其成为一个储能设施,可储存9.8MWh电力。这些电力能够同时给600辆奔驰smart充电。
戴姆勒谈到了该项目的意义:“我们的大型储能设备是能源储存和使用方式的划时代标志,即淘汰落后的电网供应,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电动汽车价值链延伸。”
这不是戴姆勒的第一次储能项目尝试,家庭储能也是戴姆勒的业务领域。戴姆勒一直在将其在电动汽车电池组方面的经验用于储能项目,2016年起,戴姆勒开始售卖自己的住宅电池组,与特斯拉Powerwall竞争。
戴姆勒的电池系统都是同样的模式。无论是住宅电池、还是这次的规模储能改造,都是模块化设计。
奔驰能源公司2.5kWh的锂离子电池可以相互连接、创造出一个最大可达20kWh的家用电池系统。2017年,戴姆勒通过与住宅屋顶太阳能安装商VivintSolarInc的合作,宣布进入美国新兴的家用电池市场。
遗憾的是,今年早些时候,因为住宅电池产品太过昂贵,戴姆勒宣布放弃了住宅电池市场。梅赛德斯-奔驰的家用电池系统容量在2.5-20kWh之间,在安装完设备后,总价高达0.5-1.3万美元。
奔驰能源公司还在进行大规模的储能项目。去年,他们在德国赫伦豪森完成了一个17.4MWh的储能设施建设,大容量的储能设施将有利于降低电能生产过盛时的电能流失,并能更加有效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减少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而且能降低整个工业类别的污染物排放。
戴姆勒还在布局动力电厂。2017年,戴姆勒宣布在德国本土兴建欧洲最大的超级电池工厂,出资约5亿欧元,预计在2018年投入使用。该工厂未来将为戴姆勒集团旗下梅赛德斯-奔驰等品牌生产的电动车提供电池组。
近日,戴姆勒还宣布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北汽集团合作,在中国建造电池工厂,开展动力电池的本土生产和研发。这家工厂造价达6.55亿欧元(约合7.4亿美元),它不仅生产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也会帮助生产旗下奔驰电动汽车。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戴姆勒全球生产网络中首个德国之外的动力电池工厂。
根据规划,在2019年前戴姆勒将在在世界三个大洲运营五个电池组装厂,涵盖以上的两个工厂,其中三个位于德国,一个位于美国,一个位于中国。
顺车而上,新能源汽车+储能
戴姆勒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很早,2008年戴姆勒投资5000万美金拿下特斯拉9%的股份,并在2010年与中国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推出腾势汽车,2016年戴姆勒发布纯电动SUV概念车GenerationEQ。
戴姆勒还计划投资100亿欧元开发新能源汽车,2022年前推出10款基于相同平台打造的纯电动汽车,推出超过50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到2025年左右实现奔驰纯电动汽车销量占到总销量的15%~25%
汽车智能出行服务也是戴姆勒关注的领域,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戴姆勒的Car2go汽车共享系统以及TURO租车平台。截止去年年底,全球超过100个城市、约1780万人在使用戴姆勒的汽车出行服务软件。沿着电动汽车的电池、储能业务投资布局,相互支持。
戴姆勒为何选择同时布局储能电池?主要是围绕电动车产业链,从动力电池、储能、整车,延伸到大规模储能、家庭户用储能市场。
电动车的发展也带来电池处理的巨大市场空间。新能源汽车数量越来越多,废旧动力电池后处理问题日渐突出。如果不能回收,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是资源的浪费。
电动汽车电池质保期普遍为5-8年,根据车辆销售和使用时间推算,市面上最早的一批电动汽车电池已经处于淘汰临界点。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中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或达到35万吨的规模。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将成为业内非常重要的新兴领域。分析数据显示,该领域市场总规模2020年有望超过1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380亿元左右。为此中国很多车企都在动力回收领域进行了积极布局。
早在2015年,戴姆勒就联合几家相关背景的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着手建立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退役电池储能电站,用于平衡整个德国的电网压力,当时预期打造的储能电站容量13兆瓦时,储能装置全部采购退役的smart电动版动力电池。
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在电池储能领域的布局不仅仅是抢占市场的方式,还能解决废旧电池回收利用问题,更是电网平衡、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