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但难掩空心化的尴尬。“核心零部件环节的欠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短板。”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心文表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弱势,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上市,整车企业研发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却鲜有国内企业宣称其在新能源汽车配套的零部件产品的研发上取得了成效。因此,业内专家建议,应加强对关键零部件科技攻关的支持力度。
电池价格高企是制约电动车市场化的关键因素。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在考虑政府补贴12万元,电池价格下降至2500元/kWh的水平,需要4.5年可回收新增购置成本,具有一定经济性。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即使电池成本下降至1500/kWh元的水平,仍需要13.6年或行驶20万公里才能回收新增购置成本,经济性较差。充电慢、续航能力差是制约消费者接受电动汽车的另一因素。宝马汽车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格KarstenEngel认为,只有当电池技术进一步发展,达到300~400公里的续航里程时,同时缩短充电时间,电动汽车才会真正得到普及。电池衰减后价值骤降也会影响用户购车意愿。“易卡公司目前使用的北汽电动车电池要10万元,使用5年后衰减只能当储能电池使用,价值缩水为5000元。”北京易卡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战静静说。
随着美国特斯拉电动汽车进入中国,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的三元锂电池逐渐成为替代磷酸铁锂为主的国内电池的主力,中国电动汽车电池行业将可能面临洗牌。
国家补贴政策的本质是扶持好的技术路线,而不是落后技术的护身符,但是目前电池技术方面并没有批量生产的突破,此外,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后,电池如何回收也是一大难题。但由于目前电动汽车尚未大量应用,电池的大规模回收也未及提上日程,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链。这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池一直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如果这个技术突破了,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会走向一个新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