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九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后,“碳中和”便成为了国内经济发展的主线,而在本月十五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我国政府再度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定位,并从能源体系、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等7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下游需求助推锂价格高涨全球矿企瞄准“锂三角”资源
外界认为,“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进一步带动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产业的发展,这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好处在加速发展期。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0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万辆,同比上升10.9%,渗透率达5.4%,销量创下历史新高;国务院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也对新能源汽车未来渗透率做出了指向性目标,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到当年汽车总销量20%,2030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上游材料锂的需求上升,锂价格指数也随即出现飙升。
据BenchmarkMineralIntelligence(电池原材料咨询公司—基准矿物情报机构)公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在磷酸铁锂(LFP)电池需求旺盛的背景下,我国锂价格继续呈指数级上涨。Benchmark三月中旬的电池级碳酸锂中点价格显示,该原材料自年初以来上涨88%,至每吨12600美元以上,为2019年三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锂价格一路上涨的趋势下,锂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命脉。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数据,世界锂资源储量(金属锂)总计为1352万吨,探明的资源量为3978万吨,探明资源量排名前六位依次为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
尽管我国的锂资源储量也较为丰富,但受生产工艺的制约,技术含量较高的电池级碳酸锂等还需从国外大量进口,而专家级锂资源重要集中在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锂资源目前的开发程度更高,是全球最大的锂资源产区,产量占比接近全球的一半,但从资源储备和挖掘潜力来看,南美锂三角(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的投资吸引力是其他锂资源国或地区无法比拟的。
目前,“锂三角”已探明锂矿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约58%,除了一些本土的矿业公司外,已有数十家外资矿业公司在“锂三角”布局,这其中也不乏天齐锂业、赣锋锂业、西藏珠峰、特变电工、协鑫能源等我国公司的身影,而相较于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两家专注于锂业的公司,西藏珠峰这家立足于有色金属资源行业上游的公司在完成对“锂三角”的布局后,同样拥有了丰富的锂资源储备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布局阿根廷锂盐湖项目西藏珠峰打造“一体两翼”战略
资料显示,西藏珠峰的重要业务为铅精矿、锌精矿和铜精矿的采选生产和销售,同时通过控股的珠峰香港公司进行锂盐湖资源的开发和锂盐产品的生产业务,而西藏珠峰对锂业务的布局要追溯到2018年。
2018年初,西藏珠峰通过境外参股公司珠峰香港完成了对加拿大上市公司Li-X的收购。资料显示,Li-X旗下重要拥有SDLA项目(100%股权)、Arizaro盐湖项目(100%股权)、PureEnergy公司(参股)三项资产,其中SDLA项目和Arizaro盐湖项目均位于“锂三角”区域的阿根廷,SDLA项目的盐湖面积达到了87平方公里,储量超过200万吨LCE,其中探明和控制的资源量达80%以上,Arizaro盐湖项目则拥有部分勘探权(权益面积338平方公里)。
今年一月五日,西藏珠峰公布通告称,完成了对珠峰香港部分股权的收购,成为其控股股东。同时,西藏珠峰也通告中透露了锂盐湖项目的目前进展,与收购之初比较,阿根廷锂盐湖项目尤其是SDLA项目的扩产开发逐步具备了现实条件,探明和控制的资源量占比从50%提升至80%以上,开发前景日渐明确;扩产年2.5万吨碳酸锂当量锂盐产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项目建设的研究工作较为充分;作为一期(中试)的2500吨富锂卤水产量项目的生产建设通过联营合作体已建设完成,验证了盐湖资源可靠性和有关生产工艺的可行性;阿根廷项目公司已向所在地政府主管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正处于有关环评许可等的审批阶段。
外界认为,伴随锂盐湖项目有序推进,西藏珠峰制定的“一体两翼”(基本有色金属+新能源、新材料)发展战略将在“有色金属+新能源”得到深度融合与发展。去年新冠疫情发生后,西藏珠峰旗下塔中矿业各区域矿山受到限制,也导致其业绩出现下降,但塔中矿业在去年十二月时产量恢复到正常产量的70%,预计2021年起可逐步实现正常稳定生产,而SDLA项目达产后按保守估计2.5万吨LCE/年的产量,按市场价格9万元一吨即可实现收入22.5亿元,锂盐湖生产碳酸锂的完全成本,按照同类公司估算将不超过4000美元一吨,后续达产后的收益情况十分可观,西藏珠峰未来几年将有望进入业绩释放期。
在政策导向和行业趋势影响下,未来被称之为“能源金属、白色石油”的锂需求将保持强劲上升,较早布局境外优质锂资源的国内公司也将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