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储能产业敲响安全警钟

2021-05-11      568 次浏览

锂离子电池储能产业敲响安全警钟。随着电池储能应用的扩围,起火事故数量明显新增,一时间,锂离子电池储能产业安全性再次引起全社会的焦虑。业内人士也提醒说,在锂离子电池储能爆发的前夕,更要重视安全问题。莫让安全问题成为储能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锂离子电池储能行业背景


2018年以来,我国锂离子电池储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不仅在用户侧、辅助服务、电网侧、可再生能源并网领域多点发力,项目快速部署、规模屡攀新高。一时之间,在各种舆论之中储能产业似乎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然而越是市场过热之时,越要冷静思考。储能产业背后的商业模式、市场机制、安全标准等是否足够健全、能否支撑储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成储能产业真正商业化发展的条件是否具备等都是现阶段要透过项目建设热潮进行冷静思考的问题。


电池储能行业正处在十字路口,向前,全环节严格有效执行标准,储能行业将健康持续发展;向后,不执行标准,储能行业将继续呈现低价低质、“两眼一抹黑”的恶性发展局面;向左,事后执行标准,储能行业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向右,事前执行标准,事中事后“放水”,则漏洞百出,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锂离子电池储能快速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产品质量和安全。时有发生的火灾事故将处于产业“风口”的储能一次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在此背景下,电池安全性已成为储能行业发展面对的瓶颈之一。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电池电压、温度频繁报警等现象,导致系统出现保护性停机,供应商未遵循技术标准要求以及双方技术约定随意更改电池关键控制参数,比如,功率、电压限值、温度限值等,而关键控制参数的随意更改会直接影响电池系统的实际可用容量、安全与寿命。


锂离子电池储能产业敲响安全警钟


随着储能锂离子电池市场渗透率提升,安全性问题正成为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路上的"绊脚石"。业内专家指出,如何在产业快速发展和提升经济性上寻求平衡,进一步提高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是行业当前面对的紧迫课题。


据了解,关于锂离子电池储能的安全规范,当前全球范围内尚不存在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电网侧、发电侧、用户侧锂离子电池储能领域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火灾事故,这使得储能的安全性备受关注。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数量多、规模大、运行功率大,安全风险和影响比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更加突出。业内人士认为,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潜在风险并不小。


在行业发展初期,市场出现鱼龙混杂现象,既有独角兽公司,也有大量的光伏、节能、电力、电子公司跨界而来,不少公司抱着"干一票大的就撤"的心态发展储能业务。进入一个市场并不成熟的行业,所有人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要开拓新的应用场景,逐步探索出储能的商业发展模式。所以,业主、投资商以及设备商,在主观上更在意成本和价格,对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安全性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电池储能系统的火灾事故,大多数是由一个电池起火引发,缺乏有效的消防系统阻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加之防护层的缺失,一系列叠加因素最后导致整个储能系统发生爆炸。整体而言,储能安全事故可以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储能锂离子电池的起火都是电池本体的原因所引发的;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的储能安全防护措施并不是针对储能系统所设计的,所以火灾无法控制,最终演变成大规模火灾。


业内普遍认为,无论在电动汽车领域,还是大规模储能领域,锂离子电池储能的市场化普遍应用已经指日可待,但频发的着火事故让我们警醒,安全成为悬在电池储能产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锂离子电池公司应该全方位审视电池储能技术的安全,相关公司在研发电池储能产品时,应该把安全列为首要性能,而会导致短路着火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问题,或将是储能行业深入研究的替换技术方向。科研到应用的全过程管控,各大锂离子电池储能公司应为降低危险系数做出努力,也仅如此,我国储能产业才能行稳致远。


深耕锂电产品升级与技术创新,为市场与用户供应安全领先的锂电产品。不断加大锂离子电池投资和研发的步伐,将锂离子电池业务作为公司未来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之一,实现产品、技术、市场、品牌等层面持续突破。


总结:安全是电池储能产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储能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要想稳健前行,就必须全环节严格执行有效标准,这关乎产业的持续发展。在价格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如何提升储能锂离子电池系统的寿命、安全性和循环性能,如何防止劣币驱逐良币,都是现阶段在锂离子电池公司积极进军储能业务的同时,整个行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