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阀压力过高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为了保证安全使用都设有一排安全阀,当蓄电池内的压力上升的时候,安全阀就会自动打开,进行释压,以保证电池内外气压平衡。而假如电池内压力上升的时候,安全阀又不能正常打开的话,久而久之,由于电池内压力过高,内外气压不平衡,就会出现鼓包的现象。
二.过充过放
蓄电池工程师一再强调电池尽量防止过充电和过放电,过充过放都会导致蓄电池内气体复合不良,电池内部会发生近似于短路的剧烈反应,出现大量的热,进而导致电解质分解气化,电池就鼓起来了。
三.充电电流过大
通常情况下,按照蓄电池使用说明书要求蓄电池BT-HSE12V蓄电池充电电流不能超过0.25C,正常使用建议0.1C(10A),而充电时充电电流大于这个合理的电流值,就容易导致电极板上的析出过快,进而导致化学反应不充分。这时候,电池内部的温度就会快速上升,排气不及时的话自然就会出现电池鼓包的现象了。
四.浮充电压设得过高
蓄电池浮充电压设得过高,充电电流大,导致正极板上O2析出加快,而来不及在负极复合,同时电池体内的温度上升也很快,在排气不及,压力达到一按时,使VRLA电池出现鼓包变形。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鼓包的原因:
1、充电器质量低劣
目前价格战厮杀,充电器质量一路下降,采用劣质板材,翻新或低劣元器件,发热,参数漂移不精准,使充电限压失控,致使锂离子电池包内部气体挤压导致电池外壳变形充鼓发裂甚至爆炸。
2、充电时间过长
有些用户充电没有时间观念,以为插上充充满自动停就不闻不问了,有的甚至充两天两夜,用了才想起来,充电久了,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包寿命会受到威胁,假如过度充电会导致大量气体冲刷极板,导致电池内部活性物质脱落,缩短电池寿命,使电池失水速度加快,影响电解液的分解,使电池温度升高,使之充鼓!
3、电池内部故障
内部电池极板群有质量问题,微短路,缺酸漏液,缺水,造成热失控,使锂离子电池内部压力变大,安全阀释放不出压力,排气阀孔堵塞,使内部气体压力增大导致电池外壳变形,撑裂发胀。
4、用充电器的原因
忘记带充电器,随便借用一个,或家庭几个电动汽车大小充电器乱用,这现象很普遍,每个电动汽车电池品牌都有自己的接口,电流数值,不同的电动汽车或许充电电压,充电电流不同,自然充电时间和充电效率也就不同,乱用充电器,电池大,充电器小,充不足电,电池小,充电器大,过充电,热失控,会充鼓。
以上就是锂离子电池、蓄电池、电动汽车电池鼓包的原因分析。磷酸铁电池包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持续关注的话题,虽然锂离子电池技术在不断地完善,但是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蓄电池的安全性能更加没有锂离子电池包的好,假如在锂离子电池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鼓包的现象,小编还是建议大家重新换电池,毕竟安全最重要。1、充电过程
在电场的驱动下锂离子从正极晶格中脱出,经过电解质,嵌入到负极晶格中。
电压低于3V,要先进行预充电,充电电流为设定电流的1/10,电压升到3V后,进入标准充电过程。标准充电过程为:以设定电流进行恒流充电,电池电压升到4.20V时,改为恒压充电,保持充电电压为4.20V。此时,充电电流逐渐下降,当电流下降至设定充电电流的1/10时,充电结束。这是一般的锂离子电池充电的一个过程,假如锂离子电池存在于智能设备中,它的充电模式将会受到智能设备软件的控制。
2、放电过程
放电过程正好与充电过程相反,锂离子在电场用途下返回正极,电子通过外电路到达正极与锂离子复合。电池放电,此时负极上的电子e从通过外部电路跑到正极上,正锂离子Li+从负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正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通过了解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我们可以从微观上理解,电池的容量其实就是电池所包含电荷的量。电流越大,放电速度越快,电池使用的时间就越短。
为何电池在正常使用或者长时间不使用会出现鼓包的现象呢?
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出现鼓包的现象有两种:
一.过充导致的鼓包
过度充电会导致正极材料里的锂原子全部跑到负极材料里面,导致正极原本饱满的栅格发生变形垮塌,这也是锂离子电池电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负极的锂离子越来越多,过度堆积使得锂原子长出树桩结晶,使得电池发生鼓胀。
二.过放导致的鼓包
在液态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在固液相界面上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覆盖于电极材料表面的钝化层。形成的钝化层膜能有效地阻止电解液分子的通过,但Li+却可以经过该钝化层自由地嵌入和脱出,具有固体电解质的特点,因此这层钝化膜被称为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olidelectrolyteinterface),简称SEI。SEI膜对负极材料会出现保护用途,使材料结构不容易崩塌,并且可以新增电极材料的循环寿命。SEI膜并非一成不变,在充放电过程中会有少许的变化,重要是部分有机物会发生可逆的变化。电池过度放电后使得SEI膜发生可逆性破环,保护负极材料的SEI破坏后使得负极材料崩塌,从而形成鼓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