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产化锂电设备已经取得巨大成绩,但目前为止国产设备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较弱,自动化程度不高,部分大型电池厂商仍要进口国外设备。随着动力锂离子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心,锂电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必然要求。因为只有不断下降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才能促进消费,这也就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大发展必然要伴随着动力锂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动力锂电池成本的下降不外乎两条路径,一是采用新的材料体系,提高能量密度。二是通过大规模生产来获取规模化效应,降低成本。从目前电池材料的发展来看,开发新的电池材料体系困难较大。通过大规模生产获取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是最为现实的路径。根据评估,在整个动力锂电池的成本中有70%是可以通过规模化来降低的。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特斯拉要投资50亿美元建超级厂。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将在保证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使生产出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可靠的安全性能和直通良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对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的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设备厂商要联合电池厂商共同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
依照自动化程度的不同,国内单位产量(1Wh)的锂离子电池设备投资在0.3-0.5元以上,2016-2017年国内动力锂电池设备需求量将达到80-100亿之间。整体看,国内锂离子电池设备规模将从2014年的38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41亿元,年均复合上升54.8%。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中日韩三足鼎立,占据了全球95%左右的市场份额。我国是全球3C电子消费和出口大国,3C消费锂离子电池市场国内公司份额较高。日本和韩国占据锂电产业高端位置,在高端消费锂离子电池和动力锂电池上,技术水平高,特别是在三元及锰酸锂动力锂电池领域,大幅领先国内公司。从近年来市场份额来看,日本由于松下和AESC等动力锂电池产销大幅提高使得在消费电子下降的情况下,市场份额维持了稳定。韩国随着三星手机的下降,份额小幅下降。我国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突飞猛进,市场份额保持稳步提升。
随着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壮大,锂离子电池专用设备开始出现。1990年日本Kaido公司研发成功第一台方形锂离子电池卷绕机,1999年韩国Koem公司开发出锂一次电池卷绕机和锂一次电池装配机。日本Kaido和韩国Koem都是在电子专用设备上具有深厚积累的公司,锂离子电池专用设备的发展实际上是在电容器设备基础之上研发而来,两者具有技术相通性。此后,日韩一直在锂离子电池产业化上占据了全球领先的位置,其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十分发达,相应的在随后的锂离子电池设备发展过程中,日韩的技术水平一直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当今,很多大型电池厂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也都直接采购自日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