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类锂离子电池需要更多考虑可靠性和一致性,毕竟要长时间(至少5~10年)、恶劣环境(冬天低温、夏天暴晒、雨雪)、大量电池串并联配组使用。考虑可靠性和一致性,假设一辆汽车使用1000只动力电池,理想上,汽车厂家希望一个车型10万辆车的规模下不要出问题,也就是理想上要求动力电池出问题(安全、存储、循环等)的几率要在一亿分之一以下(当然对于最高端消费类电池而言,苹果也对供应商要求到了这个级别)。考虑到可靠性,动力类电池一般设计冗余更多,使用更厚的隔膜、箔材和外壳,因此能量密度也就大概是消费类电池的一半吧。
消费类锂离子电池无需长时间可靠性(循环也无需做得太好,因为反正一两年就会换),一般不需要配组单独使用,所以对一致性没有太大要求,但是由于消费类的手机、pad空间有限并且非常珍贵,因此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对于尺寸要求严格、容量、能量密度等要求很高。
对于安全而言,动力电池有更多的外部保护电路、散热布局等,当然也面临更恶劣的条件(更高的外部电压、更大的电流、更复杂的外部环境),消费类电池的保护更少,要在更高能量密度的基础上靠电池的材料和设计抗住各种危及安全的情况。
我个人认为,高端的消费类电池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材料,而动力电池更多是需要先进的工艺控制、一致性控制和质量管理。
1.容量不一样,动力的一般大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容量小,
2.循环寿命动力的也会高点
3.在温度控制点来说动力会有电池组的的一个保护温度。
锂电池的种类是很多的,像动力型锂电池和容量型锂电池都是,那么到底这两种锂电池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
1、电压大小不同
在电池行业上,电压增大了,其对应的输出电压也会增大,从而使得动力型锂电池组能够满足一些大功率的设备上;而并联方式直接影响的结果就是使得整个电池组的电流增大,而容量是受输出端的电流影响的,所以并联的直接作用就是使得锂电池组的容量增大,以这种方式连接的电池组的容量往往会比较大,也就是所谓的容量型锂电池组。
2、应用的产品不同
一些大型设备上需要的电压值较高,因为小功率的电池组带不起运转,所以就要选用动力型锂电池组。例如我们平时所用的电动自行车,它所要求的电压值往往都是48V,相对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情况,48V已经算是不小了。所以就必须使用动力型锂电池组来确保电动自行车的运转。而我们平时去一些大型超市或者商场,一些标志灯以及备用电源,因为这些设备的功耗并不是很大,所以一般都采用容量型锂电池组,这两者之间在产品的应用上是不同的。
3、内阻不同
动力型锂电池的内阻要比容量型锂电池的小,以18650为例,3倍率放电的好的厂家一般都带PDC,内阻40左右;5倍率放电的一般都不带PDC内阻20左右。
电池技术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有着精彩而悠久的历史,电池英文“Battery”首次出现在1749年,它由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首次使用,当时他使用了一组串联的电容器来进行电学实验。他使用稀硫酸作电解液,解决了电池极化问题,制造出第一个不极化,能保持平衡电流的锌─铜电池,又称“丹尼尔电池”。
1860年,法国的普朗泰发明出用铅做电极的电池,也是蓄电池的前身;与此同时,法国的雷克兰士发明了碳锌电池,让电池技术走向了干电池领域。
电池技术商用始于干电池,它由英国人赫勒森在1887年发明,并于1896年在美国批量生产,与此同时,ThomasEdison在1890年发明可充电的铁镍电池,也于1910年实现商业化量产。
至此以后,得力于商业化驱动,电池技术迎来了突飞猛进的时代,ThomasEdison在1914年发明碱性电池,SchlechtandAkermann在1934年发明镍镉电池烧结极板,Neumann在1947年开发出密封镍镉电池,LewUrry(Energizer)在1949年开发出小型碱性电池,由此迎来碱性电池时代。
进入1970年代以后,电池技术受能源危机的影响,逐步往物理电源方向发展,除了1954年就出现了的太阳能电池技术持续进步外,锂电池和镍氢电池也逐步被发明和商业应用。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一般主要是以动力电池为主。动力电池实际上就是为交通运输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一种电源。它与普通电池的主要区别为:
一、性质不同
动力电池是指为交通运输工具提供动力的电池,一般是相对于为便携式电子设备提供能量的小型电池而言;而普通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与可充电电池锂离子跟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