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研究获突破

2018-06-27      1741 次浏览

化学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Chem.Int.Ed.),近日在线发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邓鹤翔、柯福生团队锂硫电池(Li-S)突破性研究成果。


该研究采用导电聚合物(CP)和金属有机框架(MOF)作为复合电极,首次实现Li-S电池在16.8A/g充放电电流下1000周循环,揭示了MOF材料在电化学储能器件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被杂志社评选为VIP文章,并被选作内部封面展示。


论文题为Metal–OrganicFrameworksforHighCharge–DischargeRatesinLithium–SulfurBatteries(《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高充放电速率锂硫电池》)。邓鹤翔、柯福生为通信作者,博士生江浩庆、硕士生刘晓晨为共同第一作者。其他作者包括研究生邬玉珊、宫煊、舒于飞。


长期以来,MOF材料的应用集中在气体分离、存储、催化等领域。受导电性限制,MOF在电化学应用方面的关注较少。如何充分发挥MOF极性孔道传输离子的优势,提升导电性具有决定性意义。传统路径是直接设计合成导电MOF,研究人员没有采用这一路径,而是将导电聚合物与MOF复合,成功将导电率提升7个数量级。该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阴极,在10.0C(16.8A/g)大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1000次后仍有440mAh/g的容量,倍率性能优于传统碳基载硫材料。通过对比多种孔道拓扑结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MOF的孔道结构对其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具有通透十字交叉结构的MOF非常利于离子扩散,其大倍率充放电性能最佳。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