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力锂电池发展呈现六大特点
在方建华看来,我国的动力锂电池公司不仅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而恰恰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这些年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做出这一判断,是出于六方面理由。
第一,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化的进程全球领先,龙头公司的地位已经开始显现。
方建华表示,所谓的领先,不只表现在公司规模、发展速度、成本降低、产业链配套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公司实力上。事实上,这些公司现在已经积极地参与到了国际竞争中。
过去,国内电池公司很少参与国际竞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外品牌对动力锂电池的验证过程非常漫长,从参与验证到最终实现量产,通常至少要3-5年时间。近年来,以比亚迪、CATL等为代表的国内动力锂电池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比例逐步提高,龙头用途也日益凸显。
此外,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化的过程,也反应出当下我国经济面对的产业结构升级压力。方建华认为,动力锂电池行业中目前有三种力量在推动行业结构升级。一是以比亚迪、国轩高科、沃特玛等为代表的传统动力锂电池公司,这些公司目前已进入到快速成长期;二是包括超威、天能、南都、骆驼等在内的老牌蓄电池公司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将锂离子电池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三是一批新加入行业的公司,或者从消费类电池转型到动力锂电池领域的公司。这三股力量,共同组成了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的主力军。
第二,多元化的技术体系在我国已经形成,而且动力锂电池未来的技术路线图和国际上完全吻合。
方建华表示,我国的市场有自身的特点,比如2009年-2014年,我国重要在公共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这个阶段,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在高安全性、长寿命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近几年,乘用车发展迅速,三元电池又得以快速发展。此外,专用车领域,锰酸锂离子电池和快充电池渐成主流。在此情况下,我国动力锂电池行业已经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技术路线。
在能量密度方面,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要达到300瓦时/公斤,目前很多公司已经做出了接近250瓦时/公斤的样品。这一目标也与美国、日本、韩国的2020技术路线图相似。
方建华认为,从动力锂电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无论是现有体系能量密度的提升,还是未来下一代动力锂电池的技术研发,我国已经不落后于全球的任何一个国家,未来的市场中,全球动力锂电池之争也将在中、日、韩三国之间展开。
第三,产业配套体系健全,国产化进程提速。
在方建华看来,产业链配套是否完整,决定了公司是否具有话语权。比如在材料领域,我国近年来完成了电解液六氟磷酸锂的国产化、隔膜的国产化,大幅降低了电池材料的采购价格。此外,配套体系不仅体现在上游的原材料、电芯材料,无论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我们已经由过去的依赖进口完全实现了国产化。
第四,国产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
过去我们每年参加日本的电池展,更多的看到日本、韩国乃至欧洲的设备,现在我们到日本的电池展看看,有很多我国的设备厂家进入了他们的展台,也成为国际上竞标的主力军。从我们自己来说,18650的自动化程度这些年一直很高,在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方面,这些年我国的电池装备商也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目前,国内有很多的电池Pack产线已经由过去的手工、半自动,基本实现了全自动。此外,电池装备行业所取得的进步也是非常可喜的,不仅仅是体现在装备本身,整个装备制造过程可追溯以及MES系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对我国动力锂电池公司工程化能力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五,产业支撑体系日趋完善,标准化的进程正在加速。
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对新能源汽车还是动力锂电池,我国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都非常大,有激励机制、有约束机制、有支撑体系,还有一系列配套体系。方建华认为,我国的动力锂电池行业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政策的驱动。
第六,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已引起广泛关注,回收路径已非常清晰。
方建华坦言,过去他曾认为电池梯级利用是个伪命题,原因就是过去在电芯设计、Pack方法、模组标准化过程中,都没有针对电池梯级利用做相关设计。但是,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很多电池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就已经考虑到了动力锂电池回收问题,做了前瞻性的布局,令梯次利用得以实现。
我国动力锂电池和日韩的差距不在制造端,而在研发和管理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动力锂电池与日韩的差距在于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而方建华则认为,更大的差距重要体现在研发和管理端。
方建华用一组数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他说,按照传统汽车的要求,CKP值要达到1.67,而我国动力锂电池公司目前能做到1.5以上的还很少,甚至很多还在1.0以下。在合格率方面,目前松下的已经可以做到99%,而我国的18650、方形电池、软包电池大多还只能做到80%-90%之间。合格率、一致性常常关乎电池的最终质量和制造水平,而电池制造能力和制造管理水平的差距,恰恰是动力锂电池公司进入智造2.0时代应该关注的重点。这是我们与日韩公司最大的差距,也是我们公司当下应该努力的方向。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方建华认为,首先应该在研发端下功夫,目前在前沿研发领域,美国有五大国家实验室、六大高校,我国的前沿基础共性技术,也应该由国家队来做,然后再由公司将技术通过工艺、工程来进行产品化,保障电池的一致性和品质。第二,加强技术验证,不论是整车厂还是电池厂,在选择一款电芯的时候,都要经过充分的验证,证明该款电芯是否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的使用要求。第三,提高技术创新,包括电芯设计、集成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