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车企争夺市场,加剧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内战”

2020-08-29      884 次浏览

在看似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火箭等行业标准后,埃隆马斯克的目光聚焦于动力锂电池行业。


六月底,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发推特表示,将推迟召开特斯拉年度大会和电池日活动,并表示届时将公布一再宣传的“百万英里”电池。该款电池是由特斯拉和宁德时代联合开发,可使电动汽车持续行驶100万英里,特此以“百万英里”命名。


其实,像电池厂和整车厂深度绑定现在已不再是新闻。前段时间,大众成功收购国轩高科,后者将会为前者供应动力锂电池;比亚迪也动作频频,在与戴姆勒奔驰合作造车后,又与福特合作为其供应电池。


而随着政策“红利”的逐年跟进,我国目前已成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除了蔚来、小鹏和威马等造车新势力之外,像吉利、北汽和广汽等国产老牌车企和宝马、奔驰等外企车企也跑步进入这个市场中。


车企越来越多,但国内动力锂电池厂只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国轩高科为主的几家公司。为了占据优势地位,很多车企会同时选择和多家电池厂合作,业内称其为“鸡蛋不放在同一篮里”原则。


正因为这样,加剧了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内战”。


与特斯拉联合造电池,宁德时代并不能就此放松警惕,因为它在面对着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同时,国轩高科也基于大众品牌以装机量步步紧逼。


就在这三家老牌动力锂电池厂互相奋力“撕咬”时,像蜂巢“无钴电池”等新的竞争者已悄然来到。


比亚迪的“刀片”反攻


在与特斯拉合作造电池风光无两的背后,宁德时代却很焦虑。


在业内看来,特斯拉这次与宁德时代合作,更像是一次“缓兵之计”。就在去年,特斯拉收购了一家名为Maxwell的电池公司,使其成为旗下全资子公司。这在业内看来,暴露了特斯拉自研电池的野心。


而在合作方面,特斯拉向宁德时代采购了非钴的磷酸铁锂离子电池,这与传闻特斯拉研发“无钴”电池的消息不谋而合。这就意味着,特斯拉自主研发的电池成熟后,宁德时代或许会被抛弃。


但相比于未来的担忧,目前国轩高科和比亚迪对宁德时代的威胁更为致命。


前不久,大众与国轩高科的“绯闻”终于以官宣收购告一段落。国轩高科官方表示,大众将成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这其实并不是大众首次在国内市场布局,早在20世纪80年代,上汽大众和广汽大众就接连成立,通过合资完成了关于汽车市场的布局。


而这次收购,利益的天平可能更朝向国轩高科。“大众收购国轩高科,更多的而是国轩高科抱住了‘大腿’,因为可以背靠大众品牌,来提升自己在动力锂电池市场的份额。”一位汽车分析师对锌财经表示。


这样的趋势其实已经表现在数据中。根据汽车产经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市场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市场装机量排名中,国轩高科已超越“前辈”比亚迪来到第二的位置,可想而知在借助大众的力量后,将直逼宁德时代。


相较国轩高科的威胁,比亚迪的动作可谓是打到了宁德时代“脸上”。


一场让业内颇为关注的“针刺实验”,开启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对“冤家”的再次互怼,而事件的起因源自比亚迪在三月推出了一款名为“刀片”的动力锂电池。


所谓刀片电池,实质还是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只是将电芯做的像“刀片”相同并插入电池包中,相比于之前的电池类型,可以实现无模组化,提升电池包空间利用率。这就像片状和块状的口香糖,装进同样的包装中,自然前者装的多一些。


在推出刀片电池后,比亚迪还通过一个针刺对照实验来表示一个观点:在动力锂电池方面,我比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离子电池更安全。对此,宁德时代做出反击,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公司的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离子电池都通过了针刺实验:“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但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


随后,比亚迪强势回应:“不服?那也来扎一下吧!”。


这之后,这场闹剧虽然以宁德时代公布针刺实验视频告一段落,但让“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和三元锂离子电池谁更好”的争论再次回到大众视线中。


的确,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能量密度上的差异,比亚迪主打的磷酸铁锂离子电池一直很难在大环境下获得与宁德时代主打的三元锂离子电池相同的认可度。而通过这次的实验,比亚迪用刀片电池扳回一局,也让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质疑声被抬高。


质疑下,销量的变化是明显的。


据我国汽车动力锂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四月份,国内三元电池装车量约2.6GWh(动力锂电池产量单位),环比上升17.8%。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的装机量为0.9GWh,环比上升却高达74.1%。


在这样的趋势下,比亚迪开始乘胜追击。今年三月,比亚迪官方宣布,将成立5家弗迪系公司,其中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将重要负责动力锂电池的研发,这也是比亚迪成立后第一次分拆业务线,此举被外界看做更为聚焦刀片电池的研发业务。


这些动作的背后,是比亚迪对宁德时代的反攻,正像三年前被宁德时代超越那样。


宁德时代的弯道超车


在动力锂电池这条赛道上,率先进场的比亚迪,从没想过自己会被这样超越。


1995年,王传福带着250万元来到深圳创业,比亚迪就此成立。在公司成立之初,王传福就盯上了国内“大哥大”移动电话的电池市场,以人工流水线来降低成本,并抢占了当时40%的市场份额,成为彼时全球镍铬电池的老大哥。


在当初,比亚迪能有这个成绩,足以让旁人艳羡三分。


但对此,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并不满足。


2001年九月,国家开始了“863”计划,并特别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标志着我国电动汽车专项发展正式启动。王传福敏锐地嗅到了这个趋势,通过收购秦川汽车正式进军汽车行业。


做出这个决定后,在外界看来这就是门外汉去做车,肯定活不长。但在王传福眼中,比亚迪进军汽车行业是正确的,毕竟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就是电池,而比亚迪已是“电池大户”。


基于在电池方面的积累,2008年,比亚迪下线了第一款混动电动汽车F3DM,并搭载自家的动力锂电池,成为行业内率先造出新能源汽车的车企。


就在比亚迪开始“自给自足”生意的前两年,另一家电池厂悄然登上赛道。


距离深圳1000多公里的安徽,一家名为国轩高科的电池厂成立,并在动力锂电池方面,选择了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毕竟在当时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已被公认为行业内正确的路线。


但很快,当一个“后来者”出现后,这个看似正确的路线被证明不是唯一的。


或许正是因为成立于福建宁德市,宁德时代被当地人看做骄傲,但在动力锂电池这个赛道上,相比于比亚迪和国轩高科,已经慢了许多。也许作为创始人的曾毓群也考虑到了这点,在公司成立初期,就选择了另辟蹊径——没有选择市场普遍认可的磷酸铁锂离子电池,而是选择成本更加高昂的三元锂离子电池。


曾毓群做出这个选择后,行业内的“风”也变向了。


2012年六月,中央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动力锂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150瓦时/公斤以上。而在当时,只有三元锂离子电池能达到这个要求。


而在4年后,由于中央对新能源汽车开始了补贴政策,并将电池能量密度设为关键指标。很多新能源车企为了得到高额补贴,逐步放弃了磷酸铁锂离子电池,转而投向三元锂离子电池,天平彻底倒向了三元锂离子电池。


=


在一轮轮政策红利“加速”下,宁德时代于2017年借势实现了“弯道超车”,一举超越了比亚迪和国轩高科,并成为行业新的“一哥”。但这个位置,宁德时代坐的并不稳。


随着2016年众多“骗补”事件的发酵下,2017年中央关于补贴开始降坡,而关于行业“费钱”的大头——动力锂电池来说,三元锂离子电池相较于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成本更高,以至于在降坡的大环境下,行业的天平再次发生偏转,开始慢慢倒向磷酸铁锂离子电池。


正因为这样,主打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宁德时代开始面对主打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的比亚迪和国轩高科等电池厂的反扑。


然而,就在这几家老牌电池厂商互相“撕咬”时,一些新的选手已来到这个战场中。


外敌袭入老牌电池厂“阵地”


假如说一场“针刺实验”让动力锂电池行业经历了一次暴风雨,那么无钴电池的出现,给行业将带来一次地震。


由于目前乘用车基本都装载着三元锂离子电池,而三元锂离子电池的正极重要材料是贵金属钴,但钴的成本正逐年上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的2万美元/吨,上升到2018年的9万美元/吨。


在中央关于新能源车企的补贴逐年降坡的背景下,钴更用不起了,所以包括宁德时代、LG化学和松下等电池厂早已开始向“无钴电池”进行加速研发,谁都想当第一。


然而,最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率先落地了无钴电池。


五月十八日,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公布了两款无钴电芯产品,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整车续航里程超过800公里,电池使用寿命达到15年、120万公里。


这款电池的落地,不仅给宁德时代胸口插上了“一把刀”,也给比亚迪和国轩高科敲响了警钟。


宁德时代引以为豪、一举战胜比亚迪的武器就是三元锂离子电池,虽然磷酸铁锂离子电池也在并进研发,但目前还是以三元锂离子电池为重要产品。而蜂巢无钴电池,就将彻底摆脱关于钴原料的依赖,成为宁德时代最大的威胁。


另外,无钴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上也优于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据了解,无钴技术通过强化学键稳定氧八面体结构,大幅改善了材料的稳定性。同时,能量密度也比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提高40%。


就此,比亚迪和国轩高科也将受到威胁。


更重要的是,无钴电池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将比那些比拼钴含量的电池厂一开始就站的更高,也将终结“三元锂离子电池和磷酸电池谁更好”的行业争论。


其实,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国轩高科面对的新敌人并不只是无钴电池。上个月,广汽集团新能源部门对外宣布,石墨烯电池量产研发工作将从实验室走向实车,最快今年年底实现落地。


除了这些动力锂电池新秀,目前像LG化学、松下等海外老牌电池厂也已经逐鹿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


可以预见的是,在市场格局变化、中央关于新能源汽车2022年补贴停止和车企普遍“鸡蛋不放一个篮子中”的现状下,这场电池厂商纷争将会愈演愈烈。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