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电动汽车,不得不说一个人——埃隆马斯克,最近他又开启“买、买、买”模式,他将“Maxwell(麦克斯韦)”给收购了,这不是做咖啡的那个,是超级电容器的品牌。
溢价55%,2.18亿美刀,这个生意划不划算咱不了解,但是超级电容器不是新鲜的黑科技,早已普及使用,马斯克收购的是淘汰的技术吗?
超级电容器混合动力客车的重要部件,重要使用在电动汽车的启停上,例如2016年款凯迪拉克ATS和CTS轿车就使用了麦克斯韦超级电容器K22.7V系列电容器作为启停电源。
先从麦克斯韦开始说起,这是一家老牌大牛,1965年专门给官方搞黑科技研发起家,各种先进物理、脉冲功率、空间效应等等,官方订单逐渐热度褪去,他就开始搞商业开发了,瞄准了一种特殊的电池技术——超级电容器。
这不是我们概念中的电容器和电池,而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一种快速充放电储能装置。
“它的优点顺其自然的大家都能了解,它天然会被应用到哪个行业,功率密度高,是锂离子电池的几十倍;充放充电速度太快了,真能充电5秒钟通话5小时;循环寿命长,长到10的104到106次方;加上极宽的温度使用范围(-40℃—80℃),所以用上以后你根本就不用考虑维护的问题。”
但是超级电容器有个致命的缺陷:能量密度太小,只能靠体积来堆积,所以只能作为电池的补充技术应用在一些小众的场景。
直到2007年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春天,恰逢我国大、中、小城市推广节能新能源汽车,补贴特别大,混合动力公交车很快就满街跑了,公交车油电混合特别适合超级电容器的使用场景。公交车运行时间长,不断的加速减速,充放电次数非常频繁了。刚好公交车空间又大,正好防止了超级电容器的体积大的缺点。
然而到了2017年,随着纯电动和电池控制系统的发展,锂离子电池技术快速进步,锂离子电池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也都逐渐提高,关键是成本低的非常多,就是“日暮西山”的超低电容器,马斯克买个啥?买过来收藏吗?
其实,麦克斯韦是盯着电动汽车市场和固态电池的未来,已经研发出了“干电极技术”,现在他的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提高到300Wh/kg,比锂离子电池还高20%。
麦克斯韦目标是500Wh/kg,在固态电池普及之前,无疑具有很大的竞争力。2。18亿美刀买未来15年的核心动力技术,55%的溢价买一块进军固态电池的敲门砖,果然不亏,更何况还赠送了“干电极技术”,这将是固态电池的正负极发展方向,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