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锂离子电池厂家得加快步伐研发新型固态电池技术

2020-08-14      846 次浏览

国内锂离子电池厂家得加快步伐研发新型固态电池技术。在众多动力锂电池技术的研发中,固态锂离子电池被当成是下一个风口,在目前看来,不少公司已经开始在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大动干戈”。国内国外众多锂离子电池厂家围绕着固态锂离子电池这一战略制高点,从技术专利到实验量产,展开了一场攻坚战。


国内锂离子电池厂家得加快步伐研发新型固态电池技术


关于下一代动力锂电池,业内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固态电池。固态电池潜力巨大,有希望获得安全性更高、单体能量密度更高(>350Wh/kg)和寿命更长(>5000次)的动力锂电池。固态电池因其安全、可靠、耐用的产品特性,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有望消除电动汽车续驶焦虑、安全焦虑、充电焦虑的突破性技术之一。


在现有的各种探索中,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代动力锂电池的就是固态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厂家谁先掌握了固态电池技术,谁就有可能改写电动汽车的竞争格局。尽管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可能至少要四五年或许更长时间,但这并不妨碍锂离子电池厂家的投入热情。


新能源汽车还在不断迭代进化中,动力锂电池技术还未完全成熟,一时的领先并不能说明什么,尤其是像固态电池这类变革性的技术,一旦进入商业化阶段,或将快速重塑市场格局。


在前瞻的固态电池领域,美国不少科研机构和电池初创公司在从事相关研发工作,此外,欧美多国政府还拨款资助固态电池研发,例如通用汽车曾从美国能源部获得过相关资金。


在韩国,LG化学和三星SDI也正致力于研发固态电池技术。尤其是三星SDI,除了自身加紧研发外,三星集团旗下的投资基金还在北美等地广撒网,投资相关初创公司。日本的科研机构、材料厂商等也参与到固态电池的研发中。


再看国内,在固态电池研究方面,国内公司不及日本、德国、美国等起步早,但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参与其中。虽然辉能科技、星盈科技、清陶能源、赣锋锂业等公司也在固态电池领域发力,但作为领头羊的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还不够积极。去年年底宁德时代的一位电池开发负责人曾透露,他们的固态电池正在开发中,且制作了样品,但商业化恐怕要到2030年以后。


我国在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第一,研发力量分散,缺乏统筹协调。目前我国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发重要是高校、研究院所和公司自发进行,缺少自上而下、统筹全局的总体设计,造成研发力量分散。一些国内机构独立选择研发路线,且因为商业保密导致沟通不畅,许多共性技术的研发重复投入,浪费资源。


第二,关键技术受制,产品附加值低。目前,我国部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第三,行业标准缺失,应用推广不畅。固态锂离子电池相关的行业标准缺失,会影响固态锂离子电池上下游衔接,协同发展困难重重。还会造成关键材料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固态锂离子电池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固态锂离子电池产业化推进和市场推广。


为了应对以上问题,我国应加强政策引导,将固态锂离子电池纳入国家重点领域、关键行业的研发体系中,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产学研合作项目、颠覆性创新类项目,布局固态锂离子电池相关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以及产业化培育项目。


从设计、生产制造、安全评估、性能测试、关键装备配置等环节入手,开展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相关标准修定制工作,同时重视数据库及共享体系建设,成立关联、公开、透明的标准共享平台,推进标准国际化,争取在全球固态锂离子电池产业中掌握主动权。


建立国家级固态锂离子电池创新中心,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力量,在关键原材料、电芯制造、装备制造、电源管理、电池模块、系统应用、诊断测试等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布局,对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集中攻关,提升我国固态锂离子电池基础研发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总结:全固态锂离子电池过渡是锂电技术进步的重要趋势;目前,全球都在加快固态电池的研发,虽然距离产业化尚需时间,但如电解质或负极材料选择与改性、电池工艺革新都应是一步一步探索的过程。我国公司在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发方面要更大的人力与财力的投入,才能保证在未来固态锂离子电池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