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经验交流与发展研讨会在深圳坪山新区召开,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在论坛上表示,到2015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将突破30万辆,我国或将成为世界上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量最多的国家。
乐观之余,电动汽车高速发展之下带来的隐患也不容忽视。电动汽车专家陈清泉院士曾说,没有电池管理的电池包就是一枚炸弹,电池管理系统(BMS)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国内在BMS领域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国内产品设计理念较初级
国内BMS产品与国外最根本的差距来自于设计理念。国外BMS(电池管理系统)公司在硬件设计上考虑更多的是功能安全,而国内尚处在产品性能层面的开发阶段。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BMS工程师主管叶磊对记者说,国内汽车电子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作为汽车电子器件的BMS还处于追赶阶段。
北京波士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分管产品开发的高级总监马俊峰的看法与叶磊颇为一致。马俊峰认为,我国和国外公司在BMS设计上的差异在于考虑问题的层面不同,我国电动汽车刚刚兴起,整车厂对BMS产品认识不足,因此对生产公司的要求相对较低,BMS生产公司的产品质量自然不会太高。
马俊峰告诉记者,这种理念差距还与国内外BMS发展的差异息息相关,国内BMS公司大多为消费类电子公司,真正汽车零部件公司涉足该领域的相对较少,这些公司对电池和汽车理解程度不够深刻,设计的产品可能会存在不足之处;国外BMS设计公司大多为汽车零部件公司,对汽车安全有足够深刻的认识,生产出的产品安全性和功能性相对较高。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国内BMS发展相对滞后或许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研发团队不稳定。佐思信息咨询公司首席顾问佟子谦向记者表示,国内公司研发人才流动性较大,导致产品技术发展的持续性不强,这是产品理念、技术发展相对滞缓的另一重要原因。
产品标准认证执行较差
记者在采访我国电力公司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永东时,他曾提到电池管理系统质量管控不到位的问题。关于这一说法,记者也向叶磊进行了核实。叶磊告诉记者,业内确实缺少对BMS的强制认证的标准,标准认证体系还不完善,市场情况较为混乱,只要整车厂认可,产品就可以投放市场。BMS从设计、生产到投放市场,一般要一年左右的时间。马俊峰对记者说,很多整车公司为了完成考核任务,会压缩整个电池系统的生产检测过程,导致未通过相应检测的产品投放市场。
马俊峰介绍说,国际上在汽车安全领域有一系列的认证标准,例如IS026262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功能安全的国际标准,国内公司大多不会进行相关标准的认证检测,整车公司也很少要求BMS公司必须通过相应认证检测。
在佟子谦看来,很多国内公司自身或许就不具备相关检测能力。公司要设计出合适的BMS就要对电芯、pACK、BMS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但国内很多公司却没有相关设备和检测能力。佟子谦对记者说。
补贴政策下以质换量
在马俊峰看来,国家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内BMS行业的秩序。整车公司都在赶时间,不会给BMS公司足够的时间来做相关的认证检测。马俊峰对记者说,国家的补贴政策有明确的退坡时间节点,BMS公司要通过一系列检测认证不仅会新增费用支出,还会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这样可能导致车企错过相应的补贴时间节点,因此,极少有公司愿意投入这些成本。
马俊峰还向记者透露了另一个情况,公司为了获得相应的补贴会采取某些手段,甚至有个别公司的产品并不会真正销往市场,只是通过一些手段,使车辆成为已销售或汽车租赁公司的车辆来获取补贴资金。这类公司电池系统不要任何的认证检测,也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因为它们根本不会上路。马俊峰告诉记者,这类公司还可能获得远远高于生产成本的补贴资金,因此,不要销售也可获得利润。
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成长起来的电动汽车产业,销量大幅度上升之外,也为BMS的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隐患,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在于迅速扩张的市场并未给BMS行业足够的成长时间。在马俊峰看来,只有电动汽车产业完全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BMS的发展才会回归理性,产品的安全性能才会真正成为公司选择产品的首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