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发展战略的格林美(002340.SZ),在国内形成规模优势之后,开始逐渐走向国外。
近日,格林美全资子公司荆门格林美与韩国ECOPRO株式会社(以下简称“ECOPRO”)签订有关电池再生和再利用技术的许可合同,ECOPRO将支付技术费用13.50亿韩元(约790万元人民币)给荆门格林美。
上市近十年,格林美一直专注废物资源循环利用,投入研发20亿元以上,拥有领先的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才有如今带着优势技术走出去的局面。格林美拥有钴镍钨、电池、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为主体的城市矿山资源回收能力,形成五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体系。目前格林美年回收处理废弃物超过400万吨,年回收处理的废旧电池占我国报废总量的10%以上。
并且格林美利用钴镍钨回收循环再造新能源三元前驱体材料,去年格林美三元前驱体出货量超过6万吨,同比新增近50%,目前公司三元前驱体产量已经达到10万吨,未来3年,公司已与世界头部客户签署近30万吨三元前驱体战略长单。
废物循环技术世界领先
事实上,去年格林美就与韩国浦项市、ECOPRO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梯次利用及循环再生领域签署战略合作,今年正推进逐步落实。
此次签订的《技术许可合同》规定,电池再生技术是从废电池(电芯、电池包、模组)制造黑粉的技术。
ECOPRO是全球核心高镍正极材料生产商,是三星SDI的NCA正极材料外部核心供应商。格林美称,本次签订《技术许可合同》有利于推动公司与ECOPRO在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及循环再生领域的战略合作,有助于稳定公司三元前驱体材料在韩国市场的核心供应地位,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领域的核心地位。
从国内做大做强再到走向国外,格林美在研发上下了很大功夫。2010年上市以来,格林美投入研发20亿元以上,其中,近三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65亿元、5.96亿元、6.68亿元,占当期净利润比例分别为48.61%、57.64%、63.05%。大笔投入研发之后,格林美突破性解决了我国在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与报废汽车等典型废弃资源绿色处理与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成为世界技术领先的废物循环公司。去年公司与全资子公司荆门格林美经过长达10年自主完成的“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技术上取得优势之后,在实际开拓中格林美更是强劲。从上市前的一个基地,到当前布局11省市的16个园区,目前格林美建成废旧电池回收与动力锂电池材料制造产业链、钴镍钨回收与硬质合金制造产业链、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与高值化利用产业链、报废汽车回收处理与整体资源化产业链、废渣废泥废水治理产业链五大产业链。
年报显示,格林美年可处理废旧动力锂电池包25万套,去年公司电子废弃物拆解量近600万台/套,报废汽车回收处理量近15万吨。目前格林美年回收处理废弃物超过400万吨,年回收处理的电子废弃物占我国报废总量的10%以上,年回收处理的废旧电池(铅酸电池除外)占我国报废总量的10%以上,回收处理的钴资源超过我国原钴开采量,回收利用的钨资源与镍资源超过我国原钨原镍开采量的8%以上,回收处理的锗资源占世界开采量10%以上。
三元前驱体产量达10万吨
有了强大的电子废物回收利用技术做后盾,格林美转型新能源电池材料制造有着相当大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
去年格林美高镍和单晶两类高端前驱体产品合计销售超过4.5万吨,占总出货量的75%,超细钴粉(含超细碳酸钴)在全球硬质合金行业的销售量达4700余吨钴金属,同比上升18.43%,公司超细钴粉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0%、50%以上,钨产品销售量近4600吨,同比上升18.35%。
去年格林美三元前驱体出货量超过6万吨,同比新增近50%,出货量再次位居世界行业前列,循环再造的新能源三元前驱体材料占世界行业市场的20%。销往全球头部动力锂电池公司供应链的三元前驱体占总量的70%以上,主流供SAMSUNGSDI、ECOPRO、CATL、LGC、容百科技、厦门钨业等全球优质客户。
去年钴价均价较上年下降超过一半以上,不过格林美全年新能源材料业务仍实现上升。去年新能源材料出货量超过7.8万吨,同比上升34.68%,实现销售收入89.70亿元,贡献毛利19.83亿元,同比上升13.15%。
近期,公司在互动平台上称,公司的三元前驱体产量已经达到10万吨/年,其中高镍与单晶高端产品产量达90%以上,公司研发的NCMA四元前驱体材料可以在提升三元前驱体材料高能量密度的同时,使其稳定性也得到保障,公司现有生产装备与产线100%完全能够满足NCMA四元系材料的生产技术要。
一般公司前驱体磁性异物含量在30ppb左右。公司的高镍前驱体材料磁性异物含量平均控制在5ppb以内,部分产品达到4ppb以内,达到世界顶部水平,远远超出国内同行。去年年报中显示,未来3年,公司已与世界头部客户签署近30万吨三元前驱体战略长单,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全球三元前驱体材料市场的绝对核心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上市十年来,除了2014年控股股东汇丰源两次分别减持1500万股、1350万股,此后2017年开始,汇丰源、实控人许开华、王敏及关联方加速增持股份。六月二日,许开华增持计划完成,耗资4130.46万元增持890.54万股。
业绩方面,公司营业收入从上市当年的5.7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144亿元,同期净利润从0.85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7.35亿元,位居我国环保公司第5位(民营第1位)与我国公司制造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