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整车厂商因财政补贴下降导致经营压力较大,而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的50%左右,在电池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整车厂商将倒逼电池企业降低产品价格。
与此同时,目前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对电池厂商形成双重挤压。在电池价格下降的必然趋势下,电池厂商只有在规模效应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以保持市场竞争力,龙头电池企业通过高端产能的规模效应以及与整车厂商的绑定,行业集中度上升是必然趋势,低端产能也将逐渐被出清。放到更宽视角来看,国外电池厂商的扩产潮也在进行中,说明在寻求规模效应方面企业具备较强的内生动力。
供给侧行业准入门槛提高,优化行业市场格局。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结构性问题,为了避免行业内无序低效的竞争乱象,工信部于2016年11月披露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与2015年3月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相比,锂电企业的产能门槛大幅提高。工信部等四部委于2017年3月发布的《促进汽车动力锂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020年实现全国动力电池产能100GWh以上,形成产销40GWh的龙头企业,政府由供给侧对行业结构进行调节锂电池行业竞争格局,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思路清晰。
扩产潮背景下,锂电设备厂商深度受益。锂电设备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电池厂商的已有设备替换及扩产带来的增量需求。从2016年底主要电池厂商已有产能情况来看,目前仅有沃特玛、比亚迪、CATL等3家企业达到8GWh的产能门槛,为避免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被淘汰,企业纷纷加速扩产能,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统计,2017年产能规划达到5GWh的动力电池企业就有20多家。尽管锂电池行业已经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但产能门槛的提高及规模效应的内生动力都将使扩产潮继续,扩产带来的增量产能对锂电设备具有需求刚性,相关锂电设备厂商在电池厂商产能高速扩张过程中将深度受益。
目前我国电池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低端过剩而高端产能不足,在高端产能与市场需求达到均衡状态前,新建高端产能对锂电设备的需求也是呈线性关系的,并且随着市场格局的稳定,高端产能的扩张将为后续的设备替换打开空间。
锂电设备企业短期业绩确定,中长期有新动力催化
锂电设备市场空间广阔,未来三年增量市场可达900亿元。2016年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产量为30.8GWh,同比增长82.2%,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动力电池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产量将达到146GWh,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7.53%。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有效产能为60GWh,与实际出货量对比得出整体产能利用率为50%左右,由此反推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的有效产能将达到292GWh,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的产能为110GWh,则2018-2020年新增产能将达到182GWh。建设1GWh动力锂电池生产线的设备成本为3.6-5(国产)/7-10(纯进口)亿元,以国产化率80%计算,1GWh的动力电池成本为4.3-6亿元,粗略测算2018-2020年设备增量市场空间将达到900亿元(1GWh按5亿测算),由于动力电池集中度将呈现上升的趋势,龙头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增量份额。
动力锂电池生产线成本构成情况
锂电设备企业业绩高速增长,在手订单充足保证未来高成长。受整个锂电产业链处于高速扩张期的拉动,主要锂电设备2017年经营业绩表现良好,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均同比大幅增长。尽管电池厂商受上下游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多重挤压有压缩锂电设备成本的动能,锂电设备毛利率及净利润率水平有一定的下滑趋势,但从主要厂商的指标情况来看,锂电设备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由于锂电设备采用预付款制(合同金额的30%)且具有非标定制特征,因此可以从预收账款、存货规模的变化看出企业在手订单变化趋势,从主要企业2017年情况来看,预收款及存货同比增速较高,锂电设备处于订单高峰期将成为企业未来业绩释放的基础。
当前阶段,锂电设备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来自于动力锂电池需求的快速放量,由于锂电池企业自身扩产的诉求及行业准入门槛的大幅提高,锂电扩产潮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持续,锂电设备企业进入拿单高峰期。长期来看,锂电设备的需求增量将来自于现有设备替换升级、进口设备的替代及锂电池在储能等领域应用的放量的引致需求。未来锂电池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升,锂电池厂商的个性化需求使得其对锂电设备厂商有一定的粘性,凭借技术优势与电池龙头形成绑定的企业存在先发优势。
此外,随着下游电池厂商对设备一致性要求的提升,具备前、中、后端一体化解决能力的锂电设备企业可以避免不同设备商产品间的衔接不畅问题,将在后续竞争中建立相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