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力锂电池行业引狂潮 日韩等外企欲“分羹”

2020-06-06      848 次浏览

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刺激政策的频频浇灌就已经将我国培育成了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随之疯狂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核心――动力锂电池。这一领域不仅鼓舞着本土的上下游生产公司,一向极具商业和市场敏感性的外企也试图分得一杯羹。


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方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带来的商机,国内公司的表现是疯,韩系品牌是抢,日系公司则静观其变。


早在去年,韩国LG化学和三星就纷纷在华扩充其产量。2014年一月,韩国三星SDI公司宣布计划5年内分阶段投资约6亿美元,在西安高新区建设我国最大规模汽车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十月,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LG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项目动工,预计2016年建成达产,满产后将容纳7栋动力锂电池厂。


凭借技术优势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客户基础,韩系品牌显然较国内品牌更容易获得订单。以LG为例,其动力锂电池的客户包括通用汽车、雷诺、福特、现代和起亚等,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LG动力锂电池的客户有20多家;而且,不只是外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厂商,很多国内自主品牌的整车厂商也和三星、LG等韩系锂离子电池生产公司有深度的采购合作。这也就意味着,即便这些公司都在国内推出新能源汽车,也不一定会选择我国本土电池供应商。


大众集团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我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曾对外表示,未来4~5年,大众汽车会陆续在国内生产15款新能源汽车。但遗憾的是,大众似乎并不愿意向我国本土公司采购动力锂电池,其倾向的供应商正是三星和LG。有消息称,海兹曼曾表示,目前没有一家我国的电池生产公司能满足大众的采购标准。


国内的电池和外资相比确实有较大差距。我国电池网总编杨朴宇对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假如外资品牌在华的产量得到落实,必将在很大程度上蚕食国内公司的生存空间。


不过,方建华认为,虽然动力锂电池方面,我国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和汽车制造完全是不同的。在汽车制造领域,国内整车厂商存在着核心技术优势缺乏的问题,这在动力锂电池领域是不存在的。


我们的动力锂电池核心技术是不缺失的,只是在工程化能力上有一定差距。方建华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正负极材料和国外相比没什么大的差距,电解液的材料也基本实现了国产,而在核心的隔膜领域,近两年技术发展也非常快。


赛迪顾问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吴辉在一定程度上赞同这一观点:技术上不输,缺乏的是工艺。我们的产品在实验室里做出来都不错,但规模化生产出来与外资确实有差距。


这种工程化能力上的差距,在方建华看来,重要是我们制造业本身以及制造装备的差距所造成,而这些可以通过产业化、市场化进行后期追赶。因此,在他看来,外资电池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不能单纯地看作狼来了。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比如在外资品牌中,要用一颗我国的螺钉可能都要经过很多次的认证,但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动力锂电池领域,我们和外资并不完全是竞争,也会有合作关系。方建华强调。比如在动力锂电池领域,一些外资公司也纷纷进入,希望在分食市场蛋糕的同时,能够和国内公司一起建立标准,共同发展。因为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电动汽车市场都够大,而电动汽车是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