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D Solarbuzz绘制光伏太阳能电池技术路线图

2020-05-12      1213 次浏览

2012年二月最新出版的NpDSolarbuzz光伏设备季度报告指出,光电转换效率和组件额定功率是当今光伏行业的关键指标,不断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意味着制造工艺流程和原材料(主材和辅材)的改变,相关的各种技术构成了一份技术路线图。


成功采用这些技术的光伏厂商将在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占有优势,能为新工艺流程供应关键设备和原材料的厂商则将成为后续扩产阶段的首选供应商。


因此,许多研发实验室、设备及原材料厂商、光伏制造商和区域性协会都试图积极地影响技术路线图的内容和进程。设备和原材料厂商也经常根据这些路线图衍生的结论调整公司发展战略,从而与未来的市场需求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要跟踪光伏行业重要厂商采用的技术路线图,否则会误入歧途。


光伏路线图的不确定性


实际上,产业上下游的设备和原材料厂商在过去吃了不少苦头,因为他们制订内部战略所依据的路线常常与重要厂商的路线图并不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直对光伏技术路线图抱有怀疑。然而,产业仍然要确立一个有凝聚力的技术路线图,要改变的是路线图出现过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推理假设。


NpDSolarbuzz的光伏技术路线图


NpDSolarbuzz的研究方法源于对各个光伏厂商详细工艺流程的分析,并追踪不同工艺流程对产品在下游和终端市场表现的影响。对光伏厂商设备支出和每个流程设备供应商收入确认与存货的分析,为这种专注于商业运营的研究方法作出了进一步的补充。


过去两三年对各种光伏技术进行大量设备投资(晶硅和薄膜方法)后,几种技术选择逐渐清晰起来。但是应该重点注意主流光伏厂商现有的短时间计划。由于目前在前十名的厂商中有九个来自晶硅市场,因此,首先要关注一线晶硅厂商。


选择晶硅产业链的哪个环节做为重点发展也要慎重。虽然低成本太阳能多晶硅技术和新的铸锭技术,如准单晶或金钢线,都可能是重要的商业化趋势,但晶硅电池制造仍然是上游生产中更重要的环节。


实际上,一线厂商关于晶硅电池概念的选择决定了对多晶硅质量、衬底类型(N型或p型,单晶或多晶)、硅片厚度及生产工具的基本要求。每一种电池概念也有不同的工艺成本(固定和可变的),以及可以达到的不同的平均转换效率。这种成本和效率的组合决定了出厂价格,并与效率优势、银行可贴现性以及厂商品牌共同决定了最终的市场定位。


传统晶硅技术分类的不足


过去仅把晶硅技术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拉晶、铸锭或带硅),或者标准型和高效型。由于带硅和高效电池属于几个特定厂商,因此其它厂商集中在简单的“单晶或多晶”的晶硅技术区分上。


目前,所有的一线晶硅电池厂商都在追求各种工艺路线,其中包含的新概念已经不仅以使用单晶或多晶硅片来区分了。


市场领导者决定路线图的技术


主导光伏产业的技术将是那些主流厂商决定应用到大规模生产上的技术,这些技术在目前的路线图中甚至可能还不引人注目。


相反地,那些没有被一线厂商采用的技术,不管如何强调其低成本或高效率,将只能赢得细分市场,至少是初期。


一线电池厂商的策略


目前,一线晶硅厂商的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优化成本/良率,以及采用先进的高效电池概念。其中谨慎的厂商钟情前者,而雄心勃勃的厂商则偏向扩展高效电池的产量。然而,所有的领先厂商都宣布了对高效电池的联合开发、研发、或试验线的计划。


当审视各种更高转换效率的应用时,在2011年,一线厂商生产了至少15种不同类型的电池(见图1)。即使是最常被提到的、统称为选择性发射极的技术,根据其生产线前段或后段的不同选择,也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图1一线晶硅电池厂商2011年光伏技术路线图(来源:NpDSolarbuzz)


因此,现在就认定大部分一线电池厂商会采取某种技术路线可能为时过早。在2011年,一线电池厂商超过75%的生产仍采用过去十年来的主流工艺。在未来12到18个月,各种第2代高效电池概念(包括所有选择性发射极)的进展将成为更加有用的领先指标。


技术采购周期


目前大部分对新增产量的投资已被暂停,在确信全球年度需求将超过30~35GW之前,普遍预计一线厂商将首先进行技术采购而不是扩张产量。实际上,这些技术采购将表明什么新兴的高效电池概念将领跑产业,进而勾画出未来的光伏技术路线图。


然而,就这一点而言,设备和材料厂商目前还没有发现明确的信号。用于升级改造的技术采购支出规模仍然不大。在过去的12个月里,硅锭和电池制造环节的技术采购广泛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技术。


只有当新技术的真实制造成本确定之后,相关厂商才能够评估这些技术是否足够成熟,用于高峰时段的生产。


图22011年一线晶硅电池厂商转换效率路线图(来源:NpDSolarbuzz)


在此之前,一线厂商晶硅电池转换效率的整体分布(见图2)可以作为衡量整个行业技术革新速度快慢最有价值的指标。这一指标与降低制造成本相结合,再次表明每瓦成本仍然是衡量技术路线的唯一标准。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