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尚德演绎出太阳能创富神化之后,受益于太阳能产业的长期利好,近年我国公司又新上了大批晶体硅电池片项目,使年产量力迅速突破3200兆瓦,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在光伏发电这个产业链上,电池片无疑是最具技术特质、最具发展潜力和最具带动用途的中心环节。发展晶硅电池片项目,可以带动多晶硅料、拉棒切片、电池组件、发电工程、应用产品和光伏化工、光伏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一下光伏产业链的构成环节,以期为光伏产业链的均衡发展有所助益。
一、多晶硅料
多晶硅料的价格从2004年的每千克24美元到现在的480美元,短短4年时间价格上升10倍,且有价无市、供不应求,已成为产业链发展的瓶颈因素。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重要在于多晶硅料的提炼要较大资金投入(新建多晶硅厂需投资100美元/千克)、较多能源消耗(每生产1千克多晶硅料要耗电200-500度)和较高技术门槛。目前国际上生产高纯度多晶硅料的生产工艺85%以上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它是利用氯气和氢气合成HCl,HCl和工业硅粉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SiHCl3,然后对SiHCl3进行分离精馏提纯,提纯后的SiHCl3在氢还原炉内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得到高纯多晶硅料。这种高纯多晶硅料的纯度要求较高,一般需达到99。9999%以上。在卖方市场和高额利润的驱动下,近年我国江西赛维、洛阳中硅、四川峨嵋和新光硅业等公司大举进入多晶硅料行业,预计总投资额近400亿元,全部完成后可形成年产7万吨的生产量力。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池片每瓦用硅量也从05年的12g/W开始每年递减5%,2010年将达到9。3g/W,业界的目标是将用硅量降低到6g/W。再加薄膜电池的迅速发展,也将进一步缓解多晶硅硅料的供应形势。
二、拉棒切片
多晶硅料要转化成单晶硅棒或多晶晶锭后才能把它进一步加工成硅片、电池和组件。单晶硅棒生产最常用的工艺就是直拉法。在这个过程中,多晶硅料放入石英坩埚中,经过加温后缓慢融化,浸入一根具有一定晶向的籽晶,经过缩颈、放肩、转肩、等径、收尾生长和冷却过程,完成一根单晶的生长过程。多晶晶锭生产最常用的工艺是铸锭法。在这个过程中,多晶硅放入石英坩埚中,经过加热、融化、长晶、退火和冷却,完成一个多晶晶锭的生长过程。把单晶硅棒或多晶晶碇切割成硅片,目前基本上采用的是多线切割技术。将硅棒或硅锭经表面整形、定向、切割、研磨、腐蚀、抛光、清洗等工艺,加工成符合特定要求的硅片。硅片的厚度已经从2004年的主流厚度270um发展到现在的200um为主。目前,国际上部分厂家量产的硅片厚度可以达到180um。经历两年左右的发展,硅片的利用率已经提高了32%以上。由于拉晶炉和铸晶炉比较便宜,且已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再加上技术门槛较低,因此,近年我国新上了一大批拉棒切片项目。但多晶硅料的制约瓶颈因素,也常使这些硅棒、硅锭和硅片公司陷入尴尬局面。
三、晶硅电池
拉棒切片的下一个环节就是生产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分为晶体硅电池和薄膜涂层电池两大类。晶体硅电池占据了93%的市场份额,其中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最高,国内已达到17。6%。多晶硅电池的转换率也突破了16%。制造太阳能晶硅电池要经过很多工艺,其中包括硅片清洗、表面制绒、扩散制结、去磷硅玻璃、等离子刻蚀、镀减反射膜和丝网印刷等。由于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市场的需求拉动,导致最近几年国内公司在该领域大规模投资。目前我国电池片生产公司已达60家,产量突破3200兆瓦,电池片总规模列世界第一。截至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总计有无锡尚德、天合光能、河北晶澳、天威英利、南京中电、江西塞维、林洋新能和浙江昱辉等10家公司相继在海外上市,IPO融资总额超过19亿美元,总市值达178。65亿美元,平均每家公司市盈率为49。47。与传统电源集中发电、供电方式不同的是,太阳能电池具有便携性、离散性特点,更容易、更适合嵌入消费终端,这就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供应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尽管电池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上升,且目前价格也稳中有升,成为国内外投资热点,但国际化团队问题、高额投资问题和多晶硅料供应问题,都是投资人所不得不慎重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