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八日正逢立秋节气,上海市普陀区桂巷新村39号楼的居民们终于坐上了期盼已久的电梯。
这栋房龄已有35年的售后老公房,从最初只有一张1:500地形图起步,历经5个月时间,如今终于建成了上海首台太阳能光伏发电加装电梯。加装电梯工程的执行单位表示,今后一旦并入国家电网运行,居民有望不用支付后续电费。
曹杨新村街道指出,光伏发电系统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其特点是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不污染环境、能独立发电又能并网运行。
早在2014年九月起,曹杨新村街道南梅园居民区就开始创建上海市低碳社区,希望能让业主从居住环境的改善中感受到节能低碳的实惠。2016年七月十八日上午,上海市第一座居民区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诞生,光伏电板被安装在南梅园居民区常高公寓1、2号楼楼顶、垃圾厢房及变电站上盖,以为小区内公用设施运转供应能源。
而此次是光伏发电首次被用于加装电梯,由居民自治完成安装,街道给予供应相应的加装电梯的指导。
2019年八月八日,居民们终于坐上了期盼已久的电梯。曹杨新村街道供图
不过,这台电梯的加装过程却一波三折。
桂巷新村39号楼建于1984年,可以说是上海地区房龄最老的加装电梯的楼房。在这幢楼的24户居民,几乎每家都有一位60岁以上老人,而80岁以上老人一共有12位。即使身体硬朗的老人,爬个三楼也气喘吁吁,要爬一会歇息一会。还有的老人尽量避免下楼,假如迫不得已下一次楼,就要把所有要买的东西、要办的事情全都盘算好。
这栋楼加装电梯的发起人是居住在603室的居民沈锦章,他也是这5个月艰难历程的见证人。打开他的手机可以看到,2000多张施工过程的照片记录了这部电梯的诞生,加梯微信群里分享经验、分享成功、分享喜悦。
电梯加装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进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老公房当初图纸缺失,导致电源走向问题、线路怎么排,都成为了施工阻力。曹杨新村街道桂巷园居委会主任陈健说。
曾经,加梯项目差点因为一个电线杆夭折。
桂巷新村39号楼建于1984年,如今有35年房龄。祝越摄
曹杨新村街道加装电梯指导办公室方面表示,当时,电梯井道旁边的一根电线杆处在施工区域附近,若直接施工可能导致线路问题,若移动电线杆则要居民另行承担十几万的费用。电梯基坑已挖,却又要多出来一笔费用,要如何分摊,居民是否同意,一系列的问题摆在面前。
最终,市北供电公司多次派专业人员前往小区现场勘查,最终得出可以进行保护性施工的建议,在不移位的情况下,对原有电路进行绝缘保护,并使架空线与施工脚手架安全隔离,在施工中安排专职用电安全员进行现场把控,最终妥善解决了这一难题。
虽然问题解决了,但上述问题给曹杨新村街道加装电梯指导办公室一个很大的警示,如何将问题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改为事先预防,给居民更大的保障?
于是,街道再次与市北供电公司商议,在八月八日桂巷新村39号楼加梯竣工仪式上,曹杨新村街道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即加装电梯指导办公室)与中共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北供电公司营销部(农电工作部、客户服务中心)第二支部委员会正式签订共建协议。
八月八日上午,上海首台太阳能光伏发电加装电梯竣工仪式。曹杨新村街道供图
由街道加装电梯指导办公室负责排摸社区内有意愿加装电梯的楼幢,搭建与加梯楼幢居民沟通协调的平台,市北供电公司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专业特长,对拟加装电梯楼幢安排党员志愿者一对一结对,给予电路调整优化方案,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并进行安全用电的宣传指导。
沈锦章回忆,当初刚搬来曹杨新村住,家里仅有一盏白炽灯照亮簇簇新的红漆地板,心里乐开了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大家合用一块电表,谁家一吃火锅就会跳闸。改革开放后,家里电器也多了,合用表变成了一户一表,但是多个电器同时开还是会跳闸。
现在,这些用电烦恼一扫而空,用起电来也随心所欲了,电力负载能力越来越大,就连电梯也能运行自如。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