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m),也就是所谓的电池管理系统,是连接电动汽车最核心部件的“电池”与整车的关键纽带。
BMS作为保护动力锂离子电池使用安全的控制系统,时刻监控电池的使用状态,通过必要措施缓解电池组的不一致性,为新能源车辆的使用安全提供保障,并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BMS的发展趋势
BMS是动力和储能电池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其成本平均占据电池组总成本的20%左右。受益于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BMS的市场规模正在高速增长。据预测,2015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带来的BMS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1.1%。
锂电大数据了解到,BMS作为一个细分领域发展不过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在2012年的时候,整个BMS领域的市场规模仅有1-2亿左右。当时,有些整车厂甚至认为BMS系统只是动力电池的附属品。专业的BMS企业生存艰难。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火爆,BMS产业终于站上了国家政策的风口,产业链相关行业对BMS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BMS的竞争愈发激烈。此外在2015年11月,科技部发布了2016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文件,其中BMS被列为重点研究任务。
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BMS的电路板和芯片的更新换代速度、量产规模都在快速提升,BMS的价格也在缓慢下降,预计在2020年降至目前的80%左右。但即使降价之后,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带来的BMS需求也将超过250亿元。
带动BMS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不得不提特斯拉。事实上,特斯拉汽车“三大件”中,电池来自于松下,电机来自于台湾供应商,只有电池管理系统是特斯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2008年-2015年间,特斯拉所申请的核心知识产权大都与电池管理系统相关。由此可见电池管理系统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
国内BMS市场三足鼎立
传统燃油汽车的核心关键离不开俗称的“三大件”:发动机、底盘以及变速箱,在这“三大件”上,中国技术落后以德日美为首的国外汽车厂商已是共识。而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也有俗称的“三大件”:电池、电机和电控,由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仍是较新的行业,各国企业的起步相差并不大,这也让我国企业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上拥有了与国外企业一较高下的条件。
在国内,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研发生产主要集中在这三类企业:
1、新能源汽车企业,
2、电池PACK企业,
3、专业BMS企业。
新能源汽车企业:我国一线整车企业中或多或少都设有BMS团队,而其中又以上汽、比亚迪(BYD)为代表。去年4月份上汽朱军就以明确表示,“电池管理系统应该交给整车厂来做”。
现在的新能源整车企业,大多拥有极大的体量与雄厚的研发实力,要培养一支完整的BMS团队,并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对它们往往并不是问题。例如,2009年上汽成立了专门承担新能源开发任务的捷能,2013年6月上汽立项做BMS自主研发,上汽在开发e50的前后4年时间,就在新能源研发方面投入了超过60亿元。而放眼全球基本一线车企都至少自己来开发BMS的主控单元,而供应商最多只提供到从控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