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怀揣着成为中国轿车制造业第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梦想,摩托车厂老板李书福私自造好了这个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的家伙,并希望政府能给予自己整车生产资质。2001年12月9日,李书福终于获得了轿车准生证。一度被称为汽车疯子的李书福开始公开畅谈自己的梦想:要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车,三五万元就能买的吉利车。
彼时的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具备了产业基础,产销均达200万辆以上。在轿车领域,中外合资品牌桑塔纳、捷达、富康已经开始在国内生产,但自主品牌轿车才刚刚起步,继吉利之后,比亚迪、力帆也陆续拿到了整车生产资质。
自李书福们带领着各自的团队开始造车,笔者就关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点滴进步:从四大车企(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到四小车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的更新换代。
10年里,中国汽车驶向了何方?
吉利并购:感谢你拯救了英国出租车
2013年初,尽管已经多次接受笔者采访,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还是难掩其兴奋的情绪。这时,他的梦想也已经不再是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车那么简单,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全世界的车跑遍全中国,这就是我的追求。他说,在未来3至5年,吉利汽车的产品品质肯定不会亚于同档次的日韩汽车。
这不是痴人说梦,今天的李书福已不是当年摩托车厂的那个土老板,在忙于吉利自主品牌发展的同时,李书福早已开始大手笔并购。
2013年2月,吉利集团以1104万英镑并购了英国锰铜公司核心资产和业务,全资控股伦敦出租车公司。12月3日,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会见李书福时说:伦敦出租车伴随我的成长,感谢你拯救了英国出租车品牌。卡梅伦说,正是得益于吉利集团对伦敦出租车公司的收购,英国的出租车文化才得以保留。
事实上,真正让人对吉利和李书福刮目相看的是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并购。
2009年12月23日晚上,国内众多媒体记者收到一条由吉利集团发出的短信:吉利已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这条短信令所有人都感到惊奇——它们的体量对比过于悬殊。2008年,吉利的总营业收入为42.89亿元,而沃尔沃的总收入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
对于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之后,在外界纷纷叫好的同时,沃尔沃国产项目选址成为吉利汽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刊发封面报道——《大庆的沃尔沃悬念》独家揭秘,在李书福为并购资金发愁的关键时刻,大庆国资委果断出手,出资30亿元人民币,助吉利成就收购沃尔沃的壮举。
当时,针对沃尔沃国产项目会不会落户大庆存在很多争议。而该报道及时地对李书福的沃尔沃国产化布局进行了全面报道。2013年9月26日,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立。
华晨逆袭:合资换得宝马技术
2013年12月1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接受笔者的专访,他兴奋地告诉记者:百年宝马从未把技术传给别人,但我们拿到了。
2012年年底,华晨与宝马在德国慕尼黑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绵阳生产宝马N20系列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这款发动机包含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可变气门三大技术,将用在华晨2014年亮相的面包车以及2015年的大中华项目上。
这是过去的4年间,祁玉民第3次接受笔者的采访。第一次是2009年,他担任华晨集团董事长的第三个年头,当时华晨被一汽收购的舆论再次甚嚣尘上。当年7月,又有媒体报道,祁玉民将被调离华晨。传言纷扰的背后,是业界对华晨未来命运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