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远未结束,在锂电池担纲主角的当下,跨国车企正围绕燃料电池车(FCV)启动新一轮产业联盟。
最新的一例联盟于7月2日浮出水面——美国通用汽车与日本本田汽车宣布,未来七年合作开发下一代燃料电池系统和氢储存技术。
这并非个案。由于燃料电池车的研发费用过高,此前已催生至少两个日德联盟——日本丰田与德国宝马已就提供混合动力车(HV)技术和共同开发燃料电池车展开合作;日产也正在与法国雷诺、德国戴姆勒和美国福特汽车推进燃料电池的共同开发。
分析人士认为,通用和本田此番并非试图合作开发一款燃料电池车,而是试图降低燃料电池及氢储存设备的成本(如加压罐和燃料电池堆中的稀有金属的成本),增加加氢站的数量,使燃料电池技术更早推广至民用市场。
据日本专利分析服务商PatentResult公司统计,观察在美国公开的燃料电池领域专利的综合实力,通用排在首位,而本田位居第三。通用在燃料电池防腐技术等方面有优势,而本田在促使氢和氧发生反应的技术等方面有优势。
在新一代汽车中,燃料电池车被公认为是环保性能最高的。燃料电池车通过氧氢化学反应产生电力,行驶期间的尾气排放为零,只排放水。和纯电动汽车(EV)相比,燃料电池车的燃料补给时间更短,行驶距离更长。据信,燃料电池车的行驶里程可达643公里,在短短三分钟内便可完成燃料补给。
在日本,燃料电池车被认为是终极节能车,于2002年由丰田和本田首次在全球推出,当时的制造成本高达每辆1亿日元以上(约合人民币600万元)。出于降低成本,以及对抗丰田和日产的日德联盟的考虑,本田此番不得不放弃一直奉行的独立开发原则。
尽管各大车企摩拳擦掌、期待数年后量产燃料电池车,但外界对此有不少批评。推出全球首台豪华电动跑车ModelS的美国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创始人穆斯克(ElonMusk)认为,燃料电池的基础建设还远远不够(比如氢能源的存储和供给),该技术有些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