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市场研判:太阳能电池过剩了吗?

2020-01-01      834 次浏览

电子工程网配图


垂直整合VS专业化谁是光伏企业发展之路?


SNEC第五届(2011)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展览会暨论坛第二天,全球光伏市场发展论坛暨CEO峰会在KerryHotel召开。峰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李俊峰和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董事会主席MurrayCameron博士共同主持,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晶澳太阳能CEO方朋、韩华新能源(原林洋新能源)CEO谢平、力诺光伏集团总裁司海健、MeyerBurger公司CEOPeterPauli等出席了此次峰会。


CEO峰会期间,有参会代表指出天合光能和晶澳太阳能分别代表了目前光伏行业内两大不同的发展策略: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整合;专注于单一或少数几个生产环节,扩大生产规模,提供生产效率。那么,是垂直整合好还是专业化好?垂直一体化公司又能否在产业的各生产环节上与专业化公司有效竞争呢?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认为,光伏行业的目标是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最终实现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进行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整合是希望借此协调上下游产业链结构,从而缩短完成整个产品生产的时间;垂直一体化还可以进行技术和工艺的整合研发,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产品。至于垂直一体化整合的缺点是,很难保证在每个生产环节都有技术或规模的优势,从而形成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晶澳太阳能CEO方朋则表示,两种发展模式可以也的确会长期共存下去。他以半导体行业为例,英特尔(INTC,21.15,-3.03%)是成功进行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典型代表,公司拥有很好的利润水平。台积电(TSM,12.28,-1.05%)则是专注于芯片的制造环节,为多个芯片设计、研发公司提供芯片加工服务。它拥有很大的产业规模,且市场占有率高,毛利率也还不错。晶澳太阳能作为一家选择专注的光伏电池制造商,2010年的产量同比增长了180%,营收增幅超过200%。方朋强调选择专注的企业应该特别注意与上下游客户建立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且能为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企业贡献价值。


此次峰会已不是方朋第一次对外阐述晶澳太阳能对专注的选择了。2010年第三季度,在接受知名光伏杂志《Photon》采访时方朋曾表示,去年(指2009年)所有人都相信垂直一体化,晶澳在对市场进行了分析之后将商业模式扎根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光伏电池生产。事实上,晶澳的确在2010年取得了高于业内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晶澳也在生产光伏组件和硅片,但光伏组件的生产(不管是用自有品牌还是代工)更多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用来支持客户的业务模式。


比较有意思的是,方朋在此次CEO峰会的演讲中提供了一组中国与欧洲之间生产成本的对比数据。如果只是生产光伏组件,中国公司的成本优势大概11%;要是既生产组件又生产电池,中国公司的成本优势则是20%;如果是整个产业链都做的中国公司,它的成本较欧洲同行要低30%。单从这组成本对比数据来看,垂直整合更具优势。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考虑事物的某一方面,单凭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韩华新能源(原林洋新能源)CEO谢平在峰会上谈到的对垂直一体化整合的看法和体会很值得大家去思考。


谢平称,韩华新能源之所以选择垂直一体化整合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整合后,总的毛利率还是挺好看,但内部各环节的毛利率实际上是遭到了降低。另一方面,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可以实现供应链的资源整合,从而打通供应链,完成产品生产的成本叠加,有利于公司在未来的持久战和恶战中生存下来。此外,谢平还认为只有真正有实力的大公司才能有效进行彻底的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整合。


峰会上还有光伏公司的CEO预测,到2015年光伏行业将只会剩下7-8家有市场影响力的领头公司,而这些公司的业务将会是非常完整的,不会仅仅局限在光伏产品的制造环节。剩余的一小部分市场则会由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公司分享。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此次CEO峰会的联合主持人李俊峰先生认为,从所有能源的发展来看,其相关行业最终必将走向整合。石油和天然气的情况最为典型;电力装备的供应商也淘汰到仅剩下7-8家有影响力的公司;风电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整合,但相关市场上目前还有20-30家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在打群架;至于光伏行业,现在是有太多供应商了,此次SNEC就有1800家相关企业参展。但李先生相信光伏行业实现整合的那天一定会到来。届时会诞生几家大而全的光伏/太阳能企业。


12345678910下一页>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