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材料,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储存与锂电池相同的电量,效应无疑更加显著。新型材料面世据说它可能会取代锂电池
据了解,这种钠基电池可以将同等容量的成本降低80%,通过将钠与化合物肌醇结合在一起,发挥了比传统锂离子电池更好经济效果。
当然,锂离子在性能层面的优势依然存在,不过考虑到成本和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寻找替代物在情理之中。更重要的是,钠元素在有机物的含量比锂更丰富,提取也比较方便。
不过上述研究团队也坦言,钠基电池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成本效益,而非能量密度。换言之,要想储存同等容量的电量,钠基电池所需的物理体积应该会大得多。
8月份汽车装载动力电池量约2.9GWH,环比增长达到20.8%。不过,由于5月份以前新能源车市场的过度低迷,1-8月份动力电池累计装载量只有11个GWH,与去年全年30个GWH相比,完成度仅仅40%不到。
同时应该看到,新能源车1-8月销量已经达到32万辆,完成度达到去年的64%。可以看到,由于客车销售情况低迷,导致车均电池装载量出现明显的下滑,按这一趋势,即使今年能完成70万辆的产销目标,动力电池装载量估计也仅勉强达到去年30GWH的水平。
磷酸铁锂
8月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统计产量6560吨,环比减少2.3%。在传统的旺季录得产量同比下滑也是出乎了我们的意料,具体来看,受到产量影响的主要是北方地区,一是环保影响,二是全运会影响。
价格方面,铁锂主流成交价仍维持在9万元/吨这一水平,针对部分散户或有小涨,但对大客户方面很难谈价。企业表示,一方面碳酸锂成本说涨就涨,另一方面铁锂价格一直不好传导,再加上回款周期长,今年确实不好做。综合来看,预计9月份产量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三元材料
8月份三元正极材料统计产量9670吨,环比减少0.5%。8月份三元材料价格稳步上扬,而产量较7月相比略有下滑,其主要原因是:一、碳酸锂、钴等原料价格的上涨,带动生产成本的进一步提高;二、受环保影响,原料产量减少,尤其是碳酸锂供应紧张,对一些中、小型三元材料厂家产量有一定抑制作用。
但临近四季度,当升科技、厦门钨业等主导厂家的三元材料产能将进入集中释放期。
三元前驱体
8月份三元前驱体产量8850吨,环比减少4.6%。因为原材料硫酸钴紧缺,第二梯队的企业产量受到了一定影响,导致三元前驱体产量同比下滑。
销售方面,出货量很好,主流企业表示进入旺季以来基本每月能保持产销平衡。价格方面,受原材料影响较大,硫酸钴自8月以来一直上涨,而硫酸镍在下旬也出现小幅上涨,因此前驱体企业扛不住成本压力在下旬开始调涨,至月底523型主流报价在11万/吨左右。总的来看,预计9月份前驱体产量有下降趋势,不过市场价格仍会上涨。
负极材料
8月份国内负极材料产量1.74万吨,环比上月增长3.9%。受原料高位,以及环保检查造成的石墨化产能不足的影响,负极材料厂家的产量普遍受阻,一些大厂家有单不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