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生命中心,好的电池可以带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让清洁能源、清洁交通成为现实。”黄学杰近日作题为《“十三五”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链和产业链发展思路》报告时,将全场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动力电池上。
电池从酸性到碱性,再到有机体系的锂离子电池,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锂电池凭借能量密度高、重量轻等优势迅速成为市场主角,为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锂电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对上游锂电池的要求不断提高。
好的锂电池必须兼顾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三大基础要素。这不仅与电池材料本身有关,还受制造工艺、技术等因素影响,也就是说,高性能电池的发展依赖于正极、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技术的进步。
“对电池产业来说,要想提升电池的产品质量,就必须要完善电池的整个技术链。从材料到制造,到系统,通过产业协作完成技术积累,突破技术瓶颈,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驱动下游市场的应用普及。”黄学杰如是说。
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锂电池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在不断的进步和革新,黄学杰的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中国制造”速度和精度会大幅提高,电池比能量将达到每公斤300瓦时,成本却将下降一半,我国的电池产业将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