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动力电池作为其核心零部件备受关注。随着电池技术进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成熟,市场对动力电池已从追求高能量密度逐步向追求高安全、低成本、可回收的方向发展。
■加强电池主动安全防控
近段时间接连发生的数起电动汽车起火事件使得有关安全的话题热度不减。在日前举行的2019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当前安全事故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致命隐患,而动力电池热失控是安全事故的本质。通过对动力电池热失控热-机-电耦合机制的深度研究,发现在热失控诱因、发生和蔓延的三个过程中,电池充电析锂、电池内短路、单体电池热失控和电池系统热蔓延是导致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利用快充控制、电池管理、热设计和热管理等方法实现对动力电池热失控的主动安全防控。
■电动化催生新业态
电动化不仅让汽车产业的面貌焕然一新,也使得汽车产业与能源、科技等产业加快了跨界融合。由于动力电池的可移动、可分离、可控制特性,汽车电动化不断催生新的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发布的课题报告《让动力电池流动起来: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资产运营管理》指出:电池作为可移动的储能载体,能与可再生能源有效结合,并参与电网调节;电池作为可分离的特殊资产,能够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基于车电分离的整车或电池租赁模式、基于共享经济的分时租赁模式等;电池作为可控制的智能单元,可与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相结合,融入能源互联网体系。
■电池回收再利用有待突破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动力电池出货量的不断提高,动力电池如何回收再利用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统计数据,2018年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入规模化报废期,预计2023年报废量将达48.09万吨。其中,2018~2020年报废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占多数,预计2021年起三元电池的报废量开始增多,2023年三元电池的报废量将大于磷酸铁锂电池。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三是强化对从业企业的行业监管。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整车、电池和第三方企业为主体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体系。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退役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达到320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