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行业规范条件或掀起并购热潮

2018-06-06      1180 次浏览

  近年来,得益于数码产品的更新迭代,以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锂电池行业出现了快速增长。长期被业界所诟病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但与此同时,锂电池行业集中度不高、质量性能有待提升等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在此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规定,《规范条件》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分析人士表示,在锂电池行业受益于市场和政策双重利好的形势下,《规范条件》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锂电池行业的生产标准,产业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行业内将可能掀起一股兼并重组热潮。

  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我国锂电池行业近年来发展快速,其中动力锂电池的增速尤为明显。来自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动力锂电池当前的行业增长率已经达到200%,动力锂电池产业规模今年有望达到200亿元。

  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则显示,今年1-6月,我国电池制造业主要产品中,锂离子电池累计完成产量24.2亿自然只,同比增长3.8%。这一数据远未与新能源汽车300%的增速匹配,动力锂电池产能远未满足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有机构预计,未来10年,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元。

  据了解,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锂电池的性能要求较高,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锂电池的质量问题成为了一大考验。而在服务于数码电子产品的锂电池领域,电芯等生产企业数量特别多,集中度却又不高,整个市场比较混乱。“《规范条件》的出台意味着国家正在加强锂电池行业的规范力度。”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副所长李振强表示,《规范条件》从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及性能等方面提出要求,意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悉,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自动化水平,降低成本已经成为锂电池企业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锂电池生产企业和拥有锂电池生产线的汽车企业加大锂电池的投资规模。今年6月,比亚迪披露定增预案,计划募资150亿元,用于铁动力锂离子电池扩产和新能源汽车研发等项目,以提升公司动力电池产能、解决动力电池的产能瓶颈,从而保障当前及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供应;浙江大东南股份有限公司同月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浙江绿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约7.96亿元,分两期建设“年产3亿安时高能动力锂离子电池建设项目”;杉杉股份也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募资34亿元投向年产3.5万吨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项目等。

  为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规范条件》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技术水平低的锂离子电池行业项目。对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确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加强组织论证。

  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罗兰贝格汽车行业执行总监张君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自我国2008年提出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以来,国内很多个人投资者和企业就纷纷开始投资锂电池,而由于锂电池的生产技术要求较高,鲜有企业真正掌握锂电池核心技术,造成锂电池行业高端产品稀少、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局面,产业结构长期未得到有效优化。

  分析人士认为,《规范条件》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锂电池行业的生产标准,有望淘汰部分中小企业的落后产能,有利于具有规模、技术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产业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行业内将可能掀起一股兼并重组热潮。

  据介绍,《规范条件》对企业规模提出了一定要求:电池年产能不低于1亿瓦时;正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负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隔膜年产能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电解液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电解质产能不低于500吨。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的50%。

  这就意味着,规模较小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积极寻找投资扩大规模,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新进入行业的生产企业,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在企业发展初期就要绑定一定的产业需求,否则很难达到规范要求。

  除此之外,《规范条件》还要求企业应采用工艺先进、节能环保、安全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如果现有企业及项目未满足规范条件的,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尽快达到规范要求。李振强分析,未来三年,锂电行业将迎来空前的并购潮。

  通过兼并重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固然是好事,但是对于规模限制,李振强认为不尽合理。他表示,我国锂电池材料技术水平仍然偏低,需要大力提升,在一些细分领域,有很多企业规模并不大,但是他们的技术水平却很高,规模限制反而会阻碍了这些真正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发展。他建议国家在电池性能方面设置高门槛,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提高锂电池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安全性能受关注

  目前,长园集团、浩宁达、新宙邦等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涉足锂电产业链并购。不过,面对当前急剧变化的市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技术、产品、市场还是终端市场需求,都在寻求突破和创新,无论是材料、电芯还是下游的BMS、整车厂,都把锂电池的安全性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锂电池安全与续航问题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李振强表示,锂电池安全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行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为此,《规范条件》在锂电池安全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企业产品质量须满足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建立相应的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须具备相关标准规定的电性能和安全性检测能力,鼓励企业配备环境适应性检测仪器及设备,具备电池环境适应性检测能力。

  李振强表示,由于动力锂电池对设备性能和自动化水平要求更高,这将意味着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将会有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在此作用下,国产设备市场集中度将有所提升,前十大厂商份额占比将提升至38%。

  “除了安全性能以外,动力锂电池的续航能力也是影响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李振强表示,这需要企业在材料方面继续加大研究。

  上下游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产品性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李振强认为,锂电池行业上下游合作的紧密程度不够,有待加强。他建议,锂电池行业上下游之间今后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大研发投入,合作共赢。同时,国家要将标准规范的检测执行严格落到实处,并在政策补贴方面研究一套更加科学的体系,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他表示,当前,国家对锂电池行业的规范基本采取的是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办法,缺乏从市场到产品的长远规划,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更加科学的扶持政策。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