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锂电达沃斯上,电池行业的人士从多种角度提出提升电池安全的解决方案。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特聘教授王庆生提出把准固态锂的技术发展方向。准固态就是把固态电解质与液态电解质应用的优点相结合。大族激光(002008.SZ)的代表从电池加工工艺提出解决方案;蓝科途等锂电池膜供应商从电池隔膜材料创新提出应对方案;电池电解液企业代表提出增加新的阻燃材料等。
甚至充电运营企业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青岛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在演讲中表示,采用特来电无桩充电、群管群控的云充电系统,可以在充电过程中对电动车的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电池问题,提升电动车的安全性。凡是通过特来电的网络充电,烧车的可能性会减少70%。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没有一个方法是万能的,电动车的安全不仅仅是电池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材料供应商、电池设备供应商、电池企业与主机厂等多方共同努力。
技术路线多元化
电动车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锂电池技术?一定通过高能量密度来解决问题吗?其鲁建议电池企业放宽思路,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这个问题。今天依然有大量的铅酸电池以数十万辆、数百万辆的规模进入非道路地区。还有镍氢电池,几乎被大家遗忘的电池技术,在日本混合动力车上一直在使用。中国的电池、电动汽车企业,也应该从市场和实用的角度,尤其从安全的角度,重新思考技术方向。
但对于高镍三元电池、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目前行业里越来越热的新技术,其鲁也建议企业保持谨慎冷静。比如高镍三元电池、比锰酸锂、磷酸亚铁锂的材料更容易释放大量热量,安全方面的挑战更大。
在其鲁看来,目前市面上已经推出的一些固态电池技术,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固态电池技术。固态电池技术还有关键的技术难点有待攻克:仅仅把业态电解质转换为固态电解质,就能实现能量密度的提升吗?就能改善电池的安全性吗?而且,如果极片技术没有革命性变化,用今天的锂电池极片的制作方法,是解决不了导电性问题的。
甚至是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终极解决方案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其鲁和他的学生做过测算,如果中国三亿辆电动汽车变成氢燃料电池的,为了提取氢对于淡水的消耗量是十分巨大的,根本不是中国这样的缺水国家能够承受的。而且,提取氢能的过程中同样要耗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