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韩国首尔以东约220公里的江原道江陵科学园发生氢气罐爆炸事件。截至目前,该爆炸事故共导致2人死亡,另有6人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受伤,部分距离该储氢罐较近地区的房屋,出现了窗户破碎乃至外墙坍塌。爆炸没有引发火灾等后续事故。
据韩国媒体报道,该储存罐隶属于一家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非营利机构,并正在和韩国政府机构,共同履行解决氢燃料电解及储存难题的一系列课题。本次爆炸发生时正在进行氢气生产和使用等测试。到目前为止,该事件被视为工业氢气压力储罐的压力爆炸。
汉阳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压力爆炸与燃烧爆炸有所不同。在没有发生火焰的状态下,存在由于安全容器和相关安全设备的故障导致压力突然增加引发容器发生物理爆炸的可能性。当地消防部门将通过调查氢气罐、罐体碎片、罐体与系统之间的连接环节来调查事故原因。”
在全球氢能发展呼声高涨形势下,任何一次人命事故都可能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于本次爆炸事故,业界关心的是:此次事件会否增加民众对氢气安全性的质疑,甚至对加氢站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产生担忧?当前韩国正在大力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会否因此而放慢脚步?国内会受到波及吗?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相关人士强调,本次事件是在实验过程所产生的不幸,在加氢站的普及过程中,由于技术原理的不同,出现类似的事故概率极小。韩国将坚定不移地履行氢燃料汽车的扶持政策,但这场事故的爆发,仍引起韩国乃至全球业界的关注和担忧。
韩国高丽大学政经学院李国宪教授表示,目前的爆发事故虽然还不会彻底影响政策,但也向韩国业界敲响了警钟。
“目前履行这项技术研究的企业,是一家中小企业,其研发力量和资本饱受限制,而氢燃料由于其复杂性及危险性,并不是所有机构和企业都能够满足研究的相应条件,因此在政府扶持的大背景下,众多企业纷纷从事氢燃料相关研究,不仅不能够保证安全,也将过度消耗政府补贴。”李国宪补充说。
客观来看,本次爆炸事件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后续影响,目前还尚待观察。
但需警惕的是,与韩国情况相类似,为加快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中国也在大力发展氢能,风口之上同样需提高安全意识。业内人士表示,明确氢的危险性,对氢安全事故后果及预防展开基础研究,从而为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是氢能技术可持续发展和应用的重要保障。
首先,加强受限空间里的氢安全研究。
氢气是易燃易爆品毋庸置疑,在开放空间情况下因其密度低、扩散系数高,安全较为可控。但氢气在不同形式受限空间中,如地下停车场的泄漏扩散规律仍有待深入研究,如果发生缓慢泄漏,逐渐累积导致着火或爆炸就不是简单殃及周围几辆车的问题。此外,如果是液氢泄露,会在地面形成液池后蒸发扩散,与空气结合为可燃云,危险系数远超过氢气泄漏。
其次,加强氢安全的系统研究。
氢气易泄漏扩散、可燃范围宽、燃烧热值高、爆炸能量大,并对材料具有劣化作用,加之氢系统结构复杂且操作条件多样,使用风险高,安全性及相应法规和标准的制定赶不上实际需要一直是氢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障碍之一。目前,我国对于氢泄漏与扩散、氢燃烧与爆炸、氢与金属相容性等研究以及实践仍显不足,检测、监控等系统标准更是匮乏。
再者,不要盲目为氢气摘“危化品”帽子。
今年以来,在氢能发展提速的形势下,为氢气摘掉“危化品”帽子的呼声也越来越大。一名知名气体公司高层表示,通过多年对氢气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和管理,对氢气认识深刻,氢气生产应该归为化学危化品管理。
事实上,氢作为能源管理并不等于氢必须从危化品目录除名。同样作为能源,汽油、天然气也是危化品,并不妨碍做大做强。问题的核心是需要明确牵头部门并出台参照能源管理的标准和规范,而不是简单化从目录一拿了之。尤其在现在化工行业加强安全监管的当口更是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