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亿华通冲刺科创板IPO/募资12亿、大洋电机拟3亿收购上海重塑20%股权(后终止)、美锦能源1.8亿增资国鸿氢能、腾龙股份2200万收购新源动力3.57%股权等领先燃料电池企业融资事件在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其实早在本轮融资之前,这些企业已经经历过了N轮融资。除这些公开信息外,还有很多未披露的燃料电池企业都在积极融资过程中。
至于为什么燃料电池企业普遍需要大量融资,原因可谓人尽皆知,高技术门槛的研发投入、人才班子的搭建与培养、初期的产能扩张等都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同时行业初期市场订单小、回款周期长又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链的紧张局面,一不小心就会处于生死边缘。
“燃料电池企业现在就是要看谁的背景强,看谁能持续不断地融到钱,以支撑企业活下去,等到风口真正开启。”一名不愿具名的资深业内人士说,这个行业较早进入且基础扎实的企业比较少。对于大多数各方面还做得不够好的新进企业而言,在当前极度缺钱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资本主动“雪中送炭”。他们更多精力只能放在夯实产品技术上,后续考虑吸引资本的介入,同时大力拓展市场,并避免在市场拓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账期风险。
据高工氢电调研了解,当前燃料电池行业账期问题很复杂,主要体现在公交市场方面。燃料电池物流车市场则比较特殊,从燃料电池到终端运营的各方利益互联,还谈不上账期问题。
燃料电池公交车都是政府买单,每个地方政府发展氢能意愿不同、资金实力不同,有真心实意干氢能的,也有虚晃作秀的,付款时态度会不一样,可能以扶持态度提前给,也可能拖着不给;公交公司类型不同,有自负盈亏的,也有购置车辆权限其实归属上级部门的,购车资金来源不同,给予账期不同;整车厂分愿意与燃料电池企业“背靠背”的和坐享其成的,各大整车厂诚信程度也不同;燃料电池企业经营理念与模式不同,或激进或保守,同时把控风险能力不同,这些都影响着账期的长短及最终回款能否到位。
一名了解内幕的人士透露:“公交车款项由车辆购置款、地补、国补等构成,补贴一般是跑完2万公里,政府结算后才能拿到,周期可能需要1-2年。其中国补是可靠的,但地补可能会赖的,要看地方政府;车辆购置款能不能提前拿到、拿到多少,要看企业如何谈商务条件。”
“整车厂大多是‘坐享其成’的,有生意就跟着做,极少是真正想去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真正在推动的是燃料电池企业。他们基本上都会把资金压力放在燃料电池企业身上,不给预付款很常见,给的账期较长也很常见。”这名业内人士补充说。
对于燃料电池企业而言,选择怎样的政府、公交公司、整车厂合作,同时自身是否做好充分市场调研,经营是否谨慎,在当地是否有影响力,商务谈判实力如何,对于资金回款都有直接的影响。目前行业内,有被地方政府及整车厂拖着不给的,中间出现质保问题,款项有没有着落不知道;也有在中央政府示意下,积极性很强的地方政府先行部分甚至全部给到燃料电池企业的,后者整车厂处于配角地位,订单主要由燃料电池企业带动。
一名燃料电池企业高层表示,燃料电池企业目前普遍处于比较弱小的状态,一是研发投入比较大,二是产量少。这些企业必须依靠政府支持,再就是整车厂支持。有的政府给预付款,政府不给预付款的就是整车厂先给预付款。我们要求必须先拿到采购材料的钱,如果整车厂像在传统车或者电动车行业一样给账期或者给承兑汇票,我们根本不能接受。
“在质保方面,政府怎么要求质保,我们就给他怎么质保。燃料电池系统有问题,我们负责;整车负责采购的东西,就由他们负责质保。”上述企业高层说,现在燃料电池系统中,很多的零部件包括进口的产品,都不是为燃料电池设计提供的,经常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只能换,因为是行业共性问题。需要和整车厂提前协商好,不要用传统车要求新能源车,燃料电池系统本身就是不完善的技术,需要秉持扶持、引导鼓励、共同努力的心态。
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的燃料电池汽车行业还有一种现象:整车厂没有技术实力,而主动权掌握在一些有实力的燃料电池企业手上,此时的谈判就很“硬气”。
“我们合作的整车厂,没有免费提供产品的,前期肯定会考察和多轮沟通。”一名燃料电池企业高层说,公交公司给我们的订单,我们来选择整车厂合作,他要账期,我们肯定就会换一家整车厂。这个行业有不少燃料电池企业都是提前把订单找好了,再跟整车厂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