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汽车电气化进程加速正在吸引全球锂电产业链企业前往欧洲建厂布局。
自2018年以来,以三星SDI、LG化学、SKI和宁德时代等代表的中日韩电池巨头明显加快了在欧洲布局的步伐,纷纷斥巨资在欧洲建设大型动力电池工厂或扩充产能,抢夺欧洲电池市场。
其中,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海外布局快速升温,在海外建厂或者产品“出海”,已经成为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的重要战略。
目前包括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孚能科技、远景AESC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都已经宣布将在欧洲建设大型电池工厂,与三星SDI、LG化学、SKI、GS汤浅等日韩电池企业展开竞争。
而伴随着全球电池巨头布局欧洲,中国锂电材料企业也在积极跟进,为上述电池客户提供产业配套的就近服务,同时开拓欧洲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与日韩企业和欧洲本土企业相比,中国锂电材料企业想要在欧洲建厂生产却面临着多重挑战。
具体来看,材料企业除了要应对欧洲严苛的环保法规、专利纠纷以及企业文化冲突之外,还面临着产业配套缺失、市场竞争激烈、投资成本高昂、产品价格和毛利持续下滑等压力。
高工锂电注意到,当前包括新宙邦(300037)、天赐材料(002709)、石大胜华(603026)、江苏国泰(002091)等几家电解液头部企业都宣布在欧洲设立工厂。
上述企业欧洲建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配套LG化学、三星SDI、SKI等客户提供就近服务,并开拓欧洲其它国家市场,提升公司电解液业务的差异化国际竞争力。
在设备领域,先导智能(300450)和杭可科技(688006)也宣布将在欧洲设立子公司以响应欧洲客户的需求。
不过,相比电解液,包括正极、负极和隔膜等关键材料的其它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却还没有大举进军欧洲的计划,整体布局速度明显滞后。
业内人士指出,相对而言,中国电解液企业在欧洲建厂比较容易,但正极、负极和隔膜等材料企业想要在欧洲建厂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以正极材料为例,当前国内已经拥有了包括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巴莫科技、德方纳米等大型正极材料企业。上述企业在国内正极市场份额占比较高,客户囊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三星SDI、LG化学等一流电池企业,在产品性能、产能规模和成本等方面都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中国正极材料企业当然也有布局欧洲市场的计划和机会,但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总体而言压力比较大,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天津巴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孟涛对高工锂电表示,客观来看中国正极企业在欧洲建厂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一、环保法规严厉。和动力电池企业一样,中国正极材料企业在欧洲建厂需要满足欧洲各种严苛的环保法规,需要在前期办理各种手续和漫长验证。如果无法满足法规就无法顺利开工建厂,从而给中国正极材料企业的项目建设产生极大不确定性影响。
二、核心专利缺失。由于中国锂电池产业发展时间较晚,在核心技术领域较为缺失,而在正极材料专利方面更是存在致命短板,目前没有建立起较完善的专利体系。
磷酸铁锂材料基础专利掌握在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巴黎CNRS公司、蒙特利尔联合公司等三家公司手中,几乎涵盖了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生产技术的全部环节。按照这个专利,国内大部分磷酸铁锂电池和材料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都属于侵权。
直到2012年该专利被中国专利复审委员会判定无效,才让众多中国磷酸铁锂企业渡过一劫。
三元材料的核心专利则掌握在美国3M和阿贡国家实验室手中,包括三星SDI、LG化学、SKI、松下、优美科、巴斯夫等国际电池和材料巨头,都在向3M和阿贡实验室购买三元材料核心专利。
当前国内仅有湖南瑞翔、北大先行等少数几家企业获得了阿贡实验室三元材料相关专利的分许可。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三元材料企业在欧洲建厂都面临着核心专利缺失的障碍,或将导致其布局失败。
三、产业链配套缺失。中国正极材料企业在欧洲建厂生产也面临着前驱体以及生产设备配套缺失的压力,导致正极企业前期建设的投资成本过高,同时也对其项目推进产生极大阻碍。
尤其是在前驱体方面,中国正极材料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链主要集中在国内,这不利于其成本降低。而正极企业想要在欧洲建设前驱体配套也面临着成本、环保等方面的压力。
四、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补贴大幅退坡等因素影响,正极材料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持续下滑,国内正极材料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大批正极企业营收净利下滑。
而国际正极市场主要被日韩企业和优美科、巴斯夫等材料巨头所垄断,中国正极材料的国际市场份额较低,这也给中国企业进军欧洲市场产生较大压力。
除此之外,包括企业文化冲突、人权保护主义和产品验证周期漫长等也是阻碍中国正极材料企业在欧洲建厂布局的重要因素。
“目前正极材料的利润越来越低,竞争日益激烈,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吴孟涛指出,在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持续下滑的压力下,中国正极企业在欧洲建厂面临较大的风险,需要谨慎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正极材料企业在欧洲建厂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同样适用于负极和隔膜企业。
“中国负极企业也有机会去欧洲建厂布局,但面临着巨大的成本支出以及严厉的环保法规,还有专利保护等。”正拓能源总经理黄雨生表示,中国负极企业的核心专利较为缺失,目前正在申请国际专利。同时在产品一致性方面与日立化成、JFE化学等日本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总体来看,欧洲动力电池市场的兴起给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了头部材料企业的必然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锂电材料企业欧洲建厂需要规避上述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前期做好充足准备,以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陷入被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