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集团:未来将要重新定义动力电池

2019-11-06      2062 次浏览

汽车电动化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和其并肩前行的,还有能源供给侧的变革,由化石能源向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切换。


就像电动汽车并非仅仅是将传统的发动机更换为动力电池一样,能源供给的转换也不是简单的形态更迭,而是涉及整个参与主体、技术形态、商业模式,甚至产业生态的重新定义。


不久的将来,将会上演的一幕是:化石能源的集中式形态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会是一个由数以十亿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用能设备构成起来的“碎片化”能源系统,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血液”的电力能源将会实现更大范围的流动和联通。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给出的数据预测是,到2050年,全球86%的电力需求将由可再生能源提供。与此同时,随着电动汽车、家庭储能等兴起,电力在终端消费中的占比将增长至50%,电力消费量将增加一倍以上。


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个庞大的“碎片化”能源系统健康高效运转,目前来看,依然还存在着至少三方面的明显短板:


一个是电网大规模接纳清洁能源能力不足,二是电力能源的存储技术尚未真正实现产业化成熟,三则是主导电力能源流动和协同的底层“操作系统”还远未形成。


产业短板就是市场机会。


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远景科技集团(EnvisionGroup),就在将目光投注于此。让远景感到兴奋的,正是这种能源变革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由此带来的机会。


在它麾下,目前拥有中国第二大智能风机制造企业远景能源、第三大动力电池企业远景AESC、以及全球领先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


12年前,远景以风机切入能源领域,从低风速风机、智能风机、智慧风场,到2018年推出柔性高塔筒及分布式风机,直至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对全球风力发电场的智能化管理,其始终在通过创新推动风电度电成本的持续下降。


如今,其风电业务板块远景能源已经成为国内第二大智能风机制造企业。


此后,基于自身熟悉的风电场景,远景推出了全球领先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并将其在智慧楼宇、智慧城市等场景延伸。


截至目前,远景的EnOS™智能物联操作系统,已经管理全球超过100GW能源资产,连接全球超过6000万个智能终端设备。


作为电力能源存储的承载体,动力电池在能源变革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2019年,远景集团通过完成对日产汽车旗下AESC的收购,正式切入动力电池领域。


完成了上述一系列布局落子之后,意味着远景开始从更为宏大的层面探索未来能源系统的协同挑战,其构想是,通过远景建构的EnOS™智能物联操作系统,将数以十亿计的风力发电设备、光伏面板、储能电池、充电网络、用能设备组成大型“机器网络”,并以此来为人类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


10月22日,远景科技集团在北京召开技术创新日活动,在此次活动上,远景提出“新机器就是网络定义的机器”,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阐释:以风机、电池为代表的机器,正在从个体为主的自动机械,升级为感知和算法驱动,具有网络协同智能的“新机器”。


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


当数万亿的智能终端和传感器被连接,机器网络就会成为最大的人工智能体,机器网络智能就是感知、协同、进化。


从旧机器到新机器,意味着机器将从个体智能到群体智能,从程序固化到算法演化,从效率至上到以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基于上述构想,远景EnOS™正在向机器网络操作系统加速发力,除了赋能风机与动力电池业务之外,还可以实现智能设备的接入、感知、场景算法与社会化协作,提供智慧能源、智慧楼宇、智慧工厂、智慧园区、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等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


远景的网络智能DNA


提出如此富有前瞻性的战略构想,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空中楼阁。至少,过去的十多年里,远景已经在风电领域做出了成熟的产业化验证与技术产品进化。


一辆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里程设计一般在50万公里,而一台风机在20年的生命周期内叶片要几乎不停歇地旋转3800万公里。这对于产品的设计与制造,难度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由于风机安装在山区、海岸等不同的位置,如何保证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高效的运转,这绝对是一个极度复杂且棘手的难题。


远景是最早在业内推出智能风机概念的企业,通过十多年来的实践,其实现了从智能风机到“超感知”风机的演化。作为机器大规模自主学习、群体协作的典型,远景在研发和实践中,一步步实现了风机内部、风机之间智能网络的成型。


正是基于风电领域的实践与应用,在远景完成对于AESC的收购之后,其就明确了要将智能操作系统EnOS™赋能于动力电池的战略思路。


事实上,尽管身处新能源领域,但张雷一直在反复对外强调的一点是:远景的定位是一家科技公司。他认为,新能源不是能源,而是科技,是遵循着摩尔定律的科技。


远景涉足电池业务,但也并没有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电池企业。用张雷的话说,“电池未来不是简单的电化学,而是数字电化学。远景所要做的,是要创造用网络定义的电池。”


这种观点的背后逻辑不难理解,作为新机器的代表场景,电池与风机一样,需要网络协同带来更好的性能与价值,尤其是与能源系统的融合,同样需要网络协同来实现。


网络智能如何定义“新电池”?


在远景技术创新日现场,远景AESC中国区总裁赵卫军详细的阐释了其如何利用以智能物联突破动力电池性能与应用边界,利用网络协同打造更多智能场景,并让电动汽车参与到碎片化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智能动态平衡,以此推动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共同发展。


远景AESC中国区总裁赵卫军


面对动力电池的安全难题,通过在动力电池系统内部搭载带有感知功能的芯片,可以全方位提升BMS场景辨识能力,实现网络智能下的主动安全。


赵卫军介绍,远景AESC的BMS技术核心是能针对不同工况下的电池产品给出准确的SOC/SOH性能参数预估,对电池老化进行准确预测。


同时,具备强大边缘计算能力的BMS系统能够实时检测嵌入在模组中的各种传感器信号,如加速度、形变,及早检测电池异常,做到对电池潜在安全隐患的主动预警。


基于EnOS™操作系统的电池大数据管理系统,BMS还将会主动与公共数据(例如气象、交通、电力设施等)、驾驶行为数据、充放电数据,SOC/SOH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机器社交和网络协同,不断优化控制策略,在提升电池健康度以及寿命的同时,实现对电动汽车财产以及车主生命安全的保护。


除了安全,远景AESC还希望实现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体系的动态融合。


通过EnOS™操作系统,电池不仅拥有能量,还将拥有网络协同下的无限能力。它不再是碎片化能源系统中的挑战者,而是具备各种场景辨识能力,实现能量在不同网络层间协同的赋能者。它为电动汽车带来驱动力,同时还将与电动汽车形成内部协同,完成能量与信息的交互。


基于EnOS™操作系统,让新机器时代的电动汽车成为移动的个人储能装备,吸纳更多清洁能源。通过与户用储能相互协同,参与家庭能源管理,让电动汽车成为家庭备用电源。


它让电动汽车与楼宇储能、充电桩相互协同,解决楼宇因充电带来的负荷挑战。以网络智能驱动的电动汽车将发挥机器协同价值,通过V2G技术,更多的电动汽车可以参与电网的需求侧响应,缓解电网阻塞,减少电网调频调峰压力,有力推动能源系统的动态平衡。


而同样也是在这种社交之中,电池本身还可以通过数据的传递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进化。


在生产制造环节,基于机器网络的智能协同,可以提升电池生产效率,减少次品生产。


赵卫军介绍,远景AESC始终遵循整车企业的质量体系,围绕SQCT(Safety,Quality,Cost,Time)展开精益生产管理,在自动化生产流程基础上辅以智能识别与AI技术,形成感知-处理-控制的机器协同闭环管理,提前识别产线异常,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坏品率,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此外,通过和日产的紧密合作,远景AESC沉淀了9年历史数据和行业知识,可以为车企提供全面的动力电池系统解决方案。未来,远景AESC希望与全球OEM合作,一同建立从电池生产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


借助EnOS™强大的机器网络系统,可以实现电池状态的全方位监测与分析,确保每一块电池的数据完整性,精准辩识电池生命状态,最大程度简化电池检测筛选工序,以最优成本完成电池在全生命周期末端的原材料循环利用。


赵卫军还提出,基于远景EnOS™智能物联操作系统,协同分布式风机、光伏、储能技术,远景AESC将打造以可再生能源为驱动的智能绿色工厂,并在2025年实现全球4大生产基地100%清洁制造。


事实上,在远景的新机器战略版图里,风机和电池仅仅只是目前的两个应用场景,未来基于远景EnOS™智能物联操作系统,还将会向智慧工业、智慧楼宇、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等更多的场景之中,通过开放的操作系统赋能各领域的生态合作伙伴,最终实现全场景智能协同的“机器网络”。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