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材料的大举入局加剧了电池负极材料的市场竞争

2019-10-19      1261 次浏览

负极材料行业正在迎来一场新的市场变局。


受益于中国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增长拉动,2018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和产值同步提升,带动负极材料企业出货量增长。然而,受补贴退坡、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产品价格下滑等影响,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两极分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当前,随着行业进入“降本增质”阶段,高端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产品对低端负极材料实现加速替代,使得负极材料行业的市场竞争升级。


从横向来看,当前出货量靠前的负极材料企业或被上市公司收购或独立IPO,寻找靠山以获得资本支撑,助力企业扩充产能和研发新产品。在产品质量和技术上以及客户群体上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型负极企业的发展之路将愈发艰难。


从纵向来看,为了提质降本,负极材料企业纷纷扩充产能且向上游石墨化加工产业延伸,通过产能扩充和制造工艺提升等方式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毫无疑问,行业间的兼并购和资源整合以及企业自建石墨化加工产业延伸无疑会减少市场参与者,加速淘汰弱者,逐渐瓦解负极材料此前形成的“三大多小”的竞争格局,从而重塑负极市场的竞争排名。


争相布局石墨化加工


目前,国内负极材料行业竞争仍非常激烈,既有一线梯队企业之间相互博弈,抢占龙头地位的竞争;也有二线梯队积极扩充实力,你追我赶,缩小与一线企业差距的竞争;同时还有一些新进入竞争者的种种潜在压力。


受动力电池市场需求拉动,人造石墨市场占比持续提升为负极企业扩充产能提供需求保障。


自2018年以来,国内负极材料大型投扩产项目接连落地,单个产能规模达年产5万吨甚至10万吨,以人造石墨项目为主。


其中一线梯队企业通过扩充产能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和降低成本。而二线梯队企业则是通过产能扩充向一线梯队靠拢,但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撑以及在新产品、新技术等方面缺少竞争力。


包括贝特瑞、杉杉科技、江西紫宸、凯金能源、翔丰华、深圳斯诺、江西正拓等一二线梯队企业以及新进入者都以扩充产能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切入点,产能建设基地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或西北地区。


石墨化占负极材料成本50%左右,通常以委外加工形式。而为了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和提升产品盈利能力,负极材料企业都将自建石墨化加工工序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布局。


而内蒙古地区凭借丰富的资源以及0.36元/KWh的低电价(最低至0.26元/KWh)成为负极企业石墨化建厂的选址首选。包括杉杉、江西紫宸、深圳斯诺、东莞凯金、新鑫新材料、光瑞新能源等均在内蒙古布局石墨化产能。


新建产能从2018年开始陆续释放,预计2019年内蒙地区石墨化加工产能集中释放,届时石墨化加工费将回落。


8月3日,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基地—杉杉科技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包头一体化基地一期项目在包头市青山区正式投产。


据了解,杉杉科技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包头一体化基地总投资38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产6万吨石墨负极材料和4万吨碳包覆石墨负极材料,具备年产5万吨石墨化加工的能力。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总出货量实现19.2万吨,同比增长31.2%。其中,杉杉科技负极材料出货量排名行业第二,人造石墨出货量第一。


“我们今年是10万吨投产,到明年、后年,还会更快速地扩产能,以规模化和性价比,迅速掌握行业定价权。”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如是说。


很显然,杉杉的策略是通过产能扩充从而降低制造成本,进而在产品议价方面占据主导优势,对其它负极材料企业形成强烈市场冲击,进而提升和巩固其市场份额。而其它负极企业为了不处于完全被动劣势,自然也不得不加入产能扩充队伍,但绝大多数都为低端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负极材料企业都在扩充产能,但随着动力电池产品性能要求不断提升,对负极材料的产品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端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产品对低端负极材料加速替代,意味着将有大批中小型负极企业的产品无法满足高端电池的需求而被淘汰出局。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和动力电池市场一样,负极材料市场的集中度也在进一步提升,少数几家头部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总出货量实现19.2万吨,同比增长31.2%。其中,贝特瑞、杉杉科技、江西紫宸、东莞凯金、翔丰华、中科星城、江西正拓、深圳斯诺、深圳金润、长沙格翎等负极材料企业出货量进入前十。


其在,2018年负极材料TOP4的出货量均超过2.5万吨,TOP4的市占比合计达71%,较2017年提升4个百分点,而第五名之后的企业与头部企业的出货量差距正在扩大。主要原因是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发生极大变化导致负极材料竞争格局生变。


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30.01GWh,同比增长93%。其中,装机总电量排名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合计约26.38GWh,约占整体的88%。


在装机总电量排名前十动力电池企业中,稳居前十的仅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电池等少数几家,其余电池企业的排名每月都在波动。


受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变动影响,负极材料的市场竞争情况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其中杉杉科技、江西紫宸和东莞凯金以人造石墨产品为主的三家企业,因配套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力神电池等一批优质客户以及产品性能突出,带动公司负极出货量大幅增长和市场占比提升。


而一些负极材料企业则因配套客户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在2018年大幅下滑,导致公司负极产品出货量也营收大幅下滑。


从当前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情况来看,前十家电池企业的市场高达近9成意味其它电池企业的市场机会愈发渺茫,进而传导至上游负极材料领域,使一批中小型负极企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


GGII认为未来三年,负极材料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低端重复产能将被淘汰,拥有核心技术和优势客户渠道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这对二三线负极材料企业而言,经营压力无疑加大,其需要提前谋划出路。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