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效电池技术发展及设备应用研讨会今天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探讨高效光伏产品技术进展及国内设备研制情况,推动设备企业与制造企业对接。来自行业主管部门、光伏制造企业、设备企业、研究机构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世江在致辞中表示,2018年是光伏产业由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发展的转折点。尽管经历了较大的短期动荡,但是仍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产业链各环节的产量仍然保持了全面增长态势:2018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超过25万吨,同比增长超过3.3%;硅片产量109.2GW,同比增长19.1%;电池片产量87.2GW,同比增长21.1%;组件产量85.7GW,同比增长14.3%,并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超过了44GW,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光伏装机市场的产业地位;累计装机量超过174GW,连续第四年保持世界第一位。2018年,规模化生产的多晶黑硅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9.2%,使用PERC电池技术的单晶和多晶黑硅电池效率提升至21.8%和20.3%,较2017年分别提升0.5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技术进步仍是行业发展主题。多次拉棒技术的导入、金刚线切割的全面应用以及PERC电池的大规模量产推动2017-2018年的产品性能的快速提升和成本的快速下降,预计N-PERT电池、topcon、HIT、铸锭单晶等电池技术将引领未来光伏电池技术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光伏工艺高度集成于装备,光伏装备的技术进步对光伏行业技术进步有较大影响。并且,正是由于光伏装备的国产化,我国光伏产业生产成本才能得到快速下降,才能为国内乃至全球提供物美价廉的光伏产品,才能推动全球平价上网进程的加速。目前,在常规光伏电池生产线上,我国已基本实现装备的国产化替代。随着黑硅、PERC等高效电池的大规模量产,我国在黑硅清洗、背钝化、激光消融等装备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国产化的突破。新建PERC电池生产线,基本采用国产设备,2018年PERC电池产线投资成本降至42万元/MW,已经低于2017年常规产线的投资额。
N-PERT电池、topcon、HIT等是未来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并且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半导体生产相关工艺和设备,但在这些电池技术领域的关键设备上,虽然我国已有企业在研发或试样,但与国外先进设备相比仍存差距。通过这次中美贸易纠纷,我们看到如果不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就很可能在全球贸易中陷入被动局面。因此,从保证国家产业安全和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两方面考虑,我国均应顺应光伏电池技术发展趋势,持续推动光伏设备的国产化进程。